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简讯



2005年

第七期(总413期)

第八期(总414期)

第十一期(总417期)
第十二期(总418期)

 

*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1月10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陕西 省副省长、领导小组组长潘连生同志主持,宣布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副组长余华青同志介绍了全国和陕西省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汇报了全国古籍整理 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杨牧之同志就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表的谈话,讲述了全 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座谈会简况和会后所开展的工作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工作。与会代表通过 热 烈讨论,确定:一、原则同意《陕西省2005—201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草案)和将陕西省 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课题列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范围的建议,一致通过《陕西省古籍整 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二、突出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陕西古籍总目》是基础性工作,是指导古籍整理的一个纲 领性工程,一定要抓好。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作出工作计划,年度安排,协调各相 关单位,调动全省所有古籍整理力量,求得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 持。《陕西金文全集》、《陕西碑刻总目提要》及年度项目具体由办公室提议,领导小组确 定,任务下发各单位。三、同意成立专家委员会。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陕西省财政厅每 年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下专列一项即“古籍整理项目”,主要用于古籍的整理与出版工作, 同时可以以其他多种方式调动和争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经费资源。

  潘连生同志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非常重要,也很紧迫,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科学性,追求高质量,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工作方法上,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及时沟通信息,尽量避免重复浪费,提倡协作精神。         (吴敏霞)


*《东坡禅喜集》出版
  《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22日载,苏轼《东坡禅喜集》凌氏套色印本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编入“南京大学 古籍珍本丛刊”照原样套色影印线装出版。此书版本颇多,大致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本, 乃九卷原刊本,日本元禄二年(1689)中野伯元亦据此本翻印。又有天启元年(1621)本,乃经 凌F8D3初增订,凡14卷,并有冯梦祯等人的评点。一般认为,凌氏刻本 乃最全最精者,但此本实不易见到。此书内容,略分颂、赞、偈、铭、书后、记、序、传、 文、疏、杂文、书、杂志和纪事等14目,前13目皆自东坡文集中辑出,最后1目则是从《冷 斋夜话》、《诗话总龟》、《西湖游览志馀》等诗话笔记及他人文集中辑出东坡与佛教有关 的记载,汇为一编。

*首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论坛举行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8日载,由北京大学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和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的前 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论坛,日前在京举行。论坛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主题,展开三项论题:评 点最新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提出新问题,倡导新方法;开展跨学科交流与对话。这是学术 界 一次高层次、多学科的研讨会,来自哲学、文化学、人类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 六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出席会议,从不同专业视角就中华文明起源的生态前提、动力机 制、时空结构、发展阶段、民族特色、世界历史地位等,展开了深入讨论。

*《辽金诗学思想研究》出版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7日载,最近,张品所著《辽金诗学思想研究》一书由辽海出版社出版。辽金时期的 诗学思想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与整个中国诗学思想史连为一个整体,尤其是与唐宋的 诗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因缘;同时,它又呈现出特殊的气质与嬗变轨迹。作者认为, 辽诗可以视为北歌传统与宋诗相融合的产物。作者又从辽代诗学思想的实际出发,指出其诗 学倾向的重要特征在于政教功能的重视和尚实尚质,这都是从辽代诗学的存留文献和实际情 况出发而得到的认识。 关于金代的诗学思想,作者以其对金诗发展阶段所作的分期作为基本框架,将诗学思想 的历史脉络也划分为四个单元:一是“借才异代”时期的诗学思想;二是大定、明昌时期的 诗学思想;三是南渡时期的诗学思想;四是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四个段落的划分,使这一时 期的诗学思想呈现出连贯而又是有机变化的历史轨迹。

*专家研讨《嘉兴藏》编纂工作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31日载,来自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等有关部门领导和 著名学者等数十人,日前聚会在由民族出版社召开的研讨会上,研讨了《嘉兴藏》整理编纂 工 作。《嘉兴藏》全部编目共计正藏211函,1676种;续藏、又续藏、补遗158函,570种。重 辑的全藏370函,2246种,12000卷。这一编目,比故宫藏本目录多23函、110种、1112卷。

*古代文学文体研究学术研论会召开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31日载,由湖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研究学术讨论会”日前 在湖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位学者围绕“文体”这一中心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会议首要关注的是“辨体”。与会者对“诗经”、“骚体赋”、“论体”、“注解体”、“ 式体”、“梅村体”等文体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其他讨论的有关问题还有文体的渊源与流 变;其他艺术形式或宗教文化对古代文体的影响及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理论问题。

*关于韩非子道法合流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南开学报》2004年第6期载王爱平 的《从韩非子看道法合流及其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一文指出,汉司马谈认为先秦诸子 学说“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皆“务为治者也”,这既是从汉初当下的多元兼综的政 治文化视角回溯诸子思潮,也道出了战国诸学派殊分合流、归本政治的实情,其中韩非所代 表的道法家思想理路堪称典型。韩非有意识地援老入法,对老子之“道”作了利于君主专制 的形而下改造,并对老子的人性自然命题作了曲解与引申,从人的趋利避害本性论证了君主 专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韩非所代表的道法合流学说不仅成为秦统一前后的时需应急之策, 也为其后二千年的君道同体、君高于道的主流政治文化开启了方便之门。

*重新审视唐朝“宫市”
  
《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载宁欣《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一文指出,唐朝“宫市”有使,始于杨国忠,但 外 臣执掌内廷采购事宜,并非始自宫市使设置之时。内廷采购选任杨国忠主知,具有个人因素 和体制变化的双重意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内廷对市场的需求量。官府供给系统中市 场采购比重逐渐增加,原有供送系统在人员和经费方面已不能满足宫内的即时需要,这正是 “宫市”置使、权限扩增、人选趋重的主要原因。在宦官势力持续膨胀的过程中,“宫市” 积弊成蠹。在面对市场的官府行为及其运作中,非经济因素对社会经济干扰具有顽固性及持 久性,“宫市”为害,仅仅是一个侧面和一个时段的突出表现。

*关于六朝门阀制度对江东士族儒学的影响
  《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载吴 正岚《六朝门阀制度对江东士族儒学的影响》一文指出,关于六朝儒学衰而不亡的原因,以 往的研究多从儒学对门第制度的巩固作用等角度来诠释,但此说不足以充分解释六朝江东士 族独具特色的儒学何以绵绵不绝。六朝门阀制度下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 这一问题的新视角:门第之别加深了社会各阶层的文化隔阂和文化差异,重视家学传承的心 理衍生出了向慕古学的思潮,士族间的文化竞争增强了追求家族文化个性的风气。上述门阀 社会所特有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心理,为非主流学术的存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为六朝江 东士族儒学的保存发展提供了动力。

*讨论义法史学与中唐新史学运动
  《复旦学报》2004年第6期载邓志峰 《 义法史学与中唐新史学运动》一文说,蒙文通先生曾经指出,在中唐天宝之后,经学、史学 、子学、文学、等领域同时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更新运动。本文进一步指出,这一更新运 动之产 生除了外缘性的社会—政治原因外,更重要的则是士大夫精神领域的变化,可称之为“师道 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在史学上的变化,则是“义法史学”的兴起,其基本取向是用新经学的 标准来衡量史学,进而讲究“春秋义法”便成为其主要特征。它在理论上的鼓吹者是隋朝的 王通、唐朝的萧颖士、韩愈、皇甫CA4E〖FJJ〗、李翱;在实践上最重要的代表 作则是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晚近有关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 义法史学”不仅在价值判断上多置贬词,而且对其学术渊源亦多有未审,本文对此作出一定的回应。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