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喜看词学史料研究佳作:《词学史料学》


林夕

2004年

第七期(总401期)

第八期(总402期)

第十一期(总405期)
第十二期(总406期)

 

  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王兆鹏教授撰写的《词学史料学》,这 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 》系列中的一册。词学界 同仁近年对词学史料研究空前重视,成果累累,早就需要一 部集大 成的系统论著,此书及时出版,顿慰饥渴。快读一 过,惬意之情难以抑止,略述所见,就教 高明。

   研究一个课题的史料学,必须具备关于课题的三方面的知识 。第一是课题的本体性质,这决 定着对象的结构组成和所 有可能涉及的因素。第二是课题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只 有了解 历史才谈得上辨认史料和搜集史料。第三是历史上 已经对课题做过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 作本身就是史料 ,而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方面都会给 我们提供宝贵的 实践经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 借鉴的范例,也是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此外,当 然还要 有自己对课题的实际研究工作的经验和心得。至于驾驭资料 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理论 水平则是学者的功力所在,自然 毋庸多说。

   以这些认识为背景来看《词学史料学》,我们不难发现,它 很好地总结了迄今为止的重要词 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全书 有简明实用的分类体系,有浩瀚的资料范围,有综括的宏观 眼光, 有精细的微观分析,取得的成绩不能不令人赞叹。


体系简明


  开宗明义,《词学史料学》首先论述词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在追溯“词学”一语的起源和 含义,列举各家看法之后 ,把词学研究概括为词体、词人、词集、词论、词史、词学 史六个 领域。作者对每一个领域都作了简单的说明,但是 书中只分章论述前四个项目,词史和词学 史没有专章论述 。这是因为“词史和词学史的研究,古代没有系统的资料” ,散见的资料附 丽于词论。

   这里值得注意,因为这意味着此书所说的史料主要是古代的 系统论述,还有晚近属于传统范 畴的论著。对于这些资料 而言,此书的分类系统以传统为基点,以简明实用为宗旨, 随宜处 理,不失为明智之举。如果用并无定型的现代多维 分析法,一部传统的词话就要分割为几个 项目,在史料学 的萌芽阶段,大家还没有共识的前提下,恐怕作者和读者都 有无所措手之苦 。

   当然,在称许从传统出发有简明实用意义时,词学工作者还 是不能不考虑,一个学科一旦发 展起来,随着宏观和微观 视野的开拓,研究范围势必趋向多元化和专门化,有必要进 行归纳 和总结,建立学科分支的层次结构。目前词学和词 学研究的多视角发展方向已经涉及社会和 人的各种因素和 参数,大大超出传统的观察范围和论著体例,这就有必要建 立系统的理论框 架。从目前的情况看,这还是词学研究中 的一个有待发展的领域。

资料浩瀚


  《词学史料学》收集的资料十分完备,特别是20世纪以前的 词学专著,搜罗殆尽。论“词人 ”一章,从年谱传记到石 刻、文集,重要的资料来源都在其中。“词集”章,详尽地 列举有 助词学研究的历代书目,历代重要的别集和总集都 有详细的论述。“词论”章,不仅详细列 举各种词话,而 且涉及可能有史料价值的其他文献,包括文集索引、藏书目 录,特别指出地 方志中可能有词论资料。
  
   《词学史料学》处理每一个研究方向时不仅力求资料完备, 而且论述词家别集、选集、总集 时,不遗余力地列举不同 的版本,有竭泽而渔之概,这是此书的一大特点。

   广收大陆以外地区的论著,也是此书的一个特色。学术研究 的大忌是信息不灵,《词学史料 学》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境 外出版物,在我们做专题研究时,能参考一下书中列举的资 料,可 以减少明显的失考和遗珠之憾。

宏观视野

  《词学史料学》对词体、词人、词集、词论每一部分都有全 面的论述,视野广阔,这显然得 力于作者在多年的研究工 作中取得的丰富经验和心得,足以开拓读者的眼界。

   “词人”一章包括了可能涉及传记资料的各个方面,特别是 对近年时有意外发现的谱牒、方 志和石刻,给予充分注意 。作者善于引用典型的案例,举《晏氏家谱》可确定晏几道 生卒不 明的难题、《张氏宗谱》可确定张元干的世系和卒 年,作为谱牒具有重要价值的例证,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

  “词集”一章对历代书目做了重要论述,不仅一一列举可供 参考的书目,而且详细分析书目 的多方面的价值,看似平 平无奇,其实是寝馈于中的有得之言。所引《郋园读书志》对王沂孙词集的长篇跋语,也是 一个很好的典型案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兴起工具书出版热,开始是大 量的文学作品鉴赏辞典,继而是 某一课题或某一领域的知 识辞书。这些书不乏学者的研究心得,特别是工具书提供的 资料索 引或目录,对学术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 辞书出版得很多,容易被人忽略,《词学 史料学》一一著 录,提供了足够的信息。

   近十年来电子技术和网络事业飞速发展,包含海量文献的大 型电子资料库相继面世,大量的 网络资源富有学术价值, 查询资料、检索文献易如反掌。这些新兴的治学利器和文献 资源的 价值,并不是尽人皆知,《词学史料学》一一做出 介绍,引起学界更多的注意,这也是值得 称道之处。

微观分析

  《词学史料学》不仅以著录文献周详、版本分析细致给人深 刻的印象,对一些资料的具体论 述以及随文列出的资料目 录和表格,也体现了作者在微观分析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第三章介绍历代书目时,通过对历代公私目录和题跋所做的 彻查,列出一百多种有价值的资 料,一一著明版本,便于 查寻。作者对这些书目已经做了充分研究,书中不时由书目 中引述 资料作为考证的根据。

  第四章介绍词集丛编时,列出《明清七大词集丛刊所收宋人 词作数量及其他丛编所收词集一 览表》、《宋刻〈百家词 〉与吴讷〈百家词〉所收词集比较表》,为《明词汇刊》按 词集作 者姓氏音序重新编目,提供了许多方便。
 
   作者对所述资料往往有细致的论述,对宋元明重要词家别集 的各种版本都予详细著录,而且 时有个人考索所得。例如 ,比较少岳山人跋语异文(页156和159),对张炎词集不同版 本细致 地梳理源流、清点数目和比较异同(页235),比较张 翥词集高兴牧跋跟《藏园群书题记》所 引张鸣珂跋之相似 ,诸如此类细微之处颇见功夫。“词选的价值”一节,举例 典型,富有启 发,读起来有手挥目送之感。
  《词学史料学》对史料的运用和词学研究方式也有系统的论 述,在叙述词别集时,有一节专 门论述词别集的整理与研 究,首先说明怎样考察和选择版本,继而总结词学前辈的研 究成果 ,分项举例论述词文校勘方式,说明讹误的来由, 而且重点阐述词作辨伪的方法,对历代词 集的笺注工作也 有简明扼要的总结。这些论述周详全面,举例典型,要言不 烦,对读者富有 指导意义。

百尺竿头

  我们称许《词学史料学》是功力深厚的佳作,并不意味着它 尽善尽美,无可吹求。凡是做过 文献研究的人,共同的感受是,“书囊无底”,工夫下得越大,见识越多,越有绠短 汲深之 叹。
  
   第一,一个人总不可能把几千种资料都研究透彻,有些资料 限于条件,也不能目验。这就不 能 不依靠书目,也不能不 依靠第二手资料。但是目前各馆的藏书卡片和目录,都不可 尽信。加 以目录版本学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时下论 著中涉及此道时多有差错,作为依据,难免 出现失误。例 如《词学史料学》在称道湖南叶氏旧藏的《玉笥山人词集》 多有佳胜之后,惋 惜此书不知下落。其实此书现藏湖南省 图书馆,但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载。这里不能 不附 说一句,以笔者的点滴见闻而言,各地图书馆藏善本溢出《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者,可 说是比比皆是;相反,也有些 书虽在目中,却已杳然。

   再如民国初年有些书籍,出版年代只书干支,有些馆藏书目 误认作清代刊本,提前一个甲子 。稍有不慎,就会传讹。

  《词学史料学》(382页)和其他著作中所载的同治刻本《闽 词徵》 就是个例子,其实《闽词徵》刻于民国。

   第二,一种资料还会有不同的版本,仅看一种版本不一定能 了解它的全部细节。不妨举个例 子,《宋诗纪事》朱敦儒 名下引宋周密《澄怀录》的一则纪事,龙榆生先生校点《樵 歌》复 检《榕园丛书》本《澄怀录》不见此则,认为厉鹗 见书多,当别有所见。近年邓子勉先生校 点《樵歌》时更 查阅南京图书馆所藏两部清抄本,一部且有厉鹗校笔,仍无 所见,深以为异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的明抄本面 世,才知道这原来是后人抄录此书时附录之文(参 看邓子勉 校点《澄怀录》,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本) 。

   文献工作多有歧出,这里略举一二,以见一斑。165页柳永 词集“光绪二十七年金陵刻本” ,按:此即吴氏石莲庵刻 本。174页“清徐积馀传钞天一阁旧藏明钞本”,按:实为 黄永年 教授所藏,已慨付影印。179页“故宫博物院藏残本 ”,按:此本今藏台北,非单行本,严 绳孙(秋水)跋只说 文集四十卷、后集六卷,甚至没有说到长短句。187页说《 影刊宋金元明 本词》本《片玉集》据宋覆刻本,按:实据 宋初刻本,《〖FJF〗B266〖FJJ〗村丛书》 则据覆刻 本。234页《山中白云词》版本有些出入,恐怕源自吴则虞 先生校点本的《版本述 略》一节。按:康熙龚氏玉玲珑阁 刻本版片后归赵氏,印本即宝书堂本,嘉庆九年聚瀛堂印 本也是同一副版片,字迹已有漫漶,并非重刻;光绪鲍氏后 知不足斋印本则用康熙曹刻版片 。239页张穆阳泉山庄刻《 遗山先生新乐府》前人论著中颇多异说,《词学史料学》未 能明 辨,此待另文以详。246页末说元刻《中庵先生文集》 不知下落,按:此书今在台北。306页 说《花间集》陆元大 刻本据宋晁谦之本影刊,按:陆本行数已改,并非影刊。 310页说《梅 苑》有康熙曹寅、乾隆扬州使院二刻,按:曹 寅刻本有“楝亭藏本丙戌九月重刻于扬州使院 ”刊记,一 些著录不察,误为乾隆丙戌扬州使院刻,实仅康熙一刻。450页胡元仪的《词旨 畅》应删,此书是陆辅之的《词旨》 注释本,陈去病订补后径称《词旨》附在《笠泽词徵》 之 后,又收入《词话丛编》。

   另外,词乐部分还可以补充一些乐谱,例如清代的《九宫大 成南北词宫谱》和《碎金词谱》 (近年刘崇德教授有论著) 中的乐谱,虽说是来自曲谱,而非词乐,但是溯源穷流,未 必不能 窥其消息。
  王兆鹏教授治学虚怀若谷,以百尺竿头力争更进一步的精神 ,已经发现书中个别资料尚待核 实,有些地方有待修正。 例如282页雪蓘子应为“雪蓑子”,《淮海新声》和 《芳茹 园乐府》皆为曲集 ,非词集。而且对某些资料准备 进一步核实,像清初侯文灯的《回雪词》为《全清词》顺康 卷所失收(402页),当初就是经过反复核查最后才得到确认 ,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相当难能 可贵。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