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简 讯


 

2004年

第七期(总401期)

第八期(总402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五代史书汇编》近期出版
  傅璇琮、徐海荣、徐吉军主编的《五代史书汇编》于2004年5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本书为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项目,由十几位文史研究专家点校、整理,如上海复旦 大学中文系陈尚君、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虞云国、厦门大学中文系吴在庆、北京师范大学古 籍所曾贻芬、中华书局崔文印、清华大学刘石等。
  本书辑集五代至清有关五代十国历史文献典籍共49种,分甲、乙、丙三编。甲编为有关新旧 《五代史》的考证,共7种,是迄今为止对这两部《五代史》所作的最全面的辨析与考异。 乙编记述中原地区梁、唐、晋、汉、周五朝史事,共14种,其中大部分著作多为五代和北宋 初人,均能据亲身经历,就见闻所及,记述当时情事,多为正史所不及,如《玉堂闲话》、 《洛阳缙绅旧闻记》、《五代史阙文》等。丙编记十国史事,即西起巴蜀,东至吴越,南至 闽粤,又北至山西北汉,共28种。全书涵盖面极广,除政治以外,还涉及社会民俗、书画艺 术等。这套书除广辑史书外,还按现代科学意义的规范要求,对全书进行标点、校勘,并 对每一部书写有提要(即点校说明),记述著者生平、内容概要,及版本流传与整理情况,体 例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又能体现当前的学术成果。有些原书已佚,则尽可能查 核有关资料,加以辑佚,如五代时王仁裕《玉堂闲话》原为10卷,宋时已佚,此次有关学者 就从《太平广记》、《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183条,使长期佚失的书重现原貌。又如五代 晋朝 使臣记述出使新疆之行的《于阗国行程录》,也已早佚,这次又重新加以辑集,富有史料价 值。(徐吉军)

*“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召开
  《光明日报》2004年7月6日载,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汉唐研究中 心主办的“汉唐盛 世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九十余位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汉唐史专家 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四十多篇论文。会议以“汉唐盛世”为主题,与会者围绕着汉唐时期 的政治与制度、简牍与法律文化、宗教与祭祀、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 入讨论。利用新材料,探索新问题,凸现创新意识,成为这次会议的重要特点之一。开拓研 究空间,关注对原有重大学术问题的深层发掘,力求推陈出新,同样是这次会议的重大收获 。与会学者对“汉唐臣僚上奏制度”、“隋唐嬗代之际官吏士人群体走向”、“唐代行政职 权的程序保障与行政责任的连带分担”、“唐宋宰相裁决政务文书的演变”以及“唐代安西 四镇弃置辩论分析”等问题,都展开了富有新意的个案研究。

*拓片典籍《翰墨石影》即将出版
  《光明日报》2004年7月14日载,由河南省文史馆数十位专家历经 十年寒暑,从7000多件前人留传下来的珍贵拓片中精心整理出来的大型拓片典籍《翰墨石影 》日前在郑州付梓。书中600余件精品皆从汉代至明清的碑帖拓片中遴选而出,汇 集了铭砖刻石、画像题榜、儒典石经等十四部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内容,既 是书法瑰宝,又是珍贵的史料文献。

*关于《正纬》篇对谶讳的评论
  《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载孙蓉蓉《〈正纬〉与谶纬》一 文指出,刘勰的《文心雕龙·正纬》篇是针对谶纬而作的。刘勰以“宗经”思想为指导,按 经验纬,指出了谶纬的虚伪诡异、乖道谬典。然而,刘勰对谶纬的认识还是不全面、不科学 的,其对谶纬的批判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刘勰是以“宗经”而“正纬”,但是刘勰“正 纬”的真正目的在于“为文”上。因此,《正纬》篇在指出谶纬的“无益经典”的同时,又 从“事丰”和“辞富”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了谶纬的“有助文章”,提出了“酌乎纬”,这 正是《正纬》篇作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一的意义所在。

*关于唐代《道僧格》的研究
  《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载郑显文《唐代〈道僧格〉研究》一文 认为,唐代的法律制度十分完备,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也包含了关于道教、佛教方面的 法律规定。目前这四种法律形式仅存《唐律疏议》一种,使人们对唐代的宗教立法很难有清 楚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在日本《令集解·僧尼令》篇的注释中,零星记载了唐代《道僧 格》的部分内容,为研究唐代《道僧格》提供了重要线索。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对唐代的 《道僧格》成立作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道僧格》的部分条文进行复原,或可弥补这 方面研究的不足。

*关于《唐诗品汇》编纂的思想资源及创新点的探讨
  《南开学报》2004年第4期载饶龙隼《论〈唐诗品汇〉一书编纂的 思想资源及创新点》一文指出,《唐诗品汇》编成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历来,人们多 重视该书保存唐诗之价值和宗法唐诗之功用,而对其编纂思想本身较少注意。总的来看,《 唐诗品汇》编纂的思想资源大致有三方面:(一)南宋以来宗唐抑宋的文学风尚;(二)闽中本 地的诗歌创作批评传统;(三)对早前唐诗诸选本之借鉴创新。而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编选体 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