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孙奇逢集》整理出版


孙宝瑞

2004年

第七期(总401期)

第八期(总402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号岁寒老人, 原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清初迁至河南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定居,因此又被称为夏峰 先生。他终身布衣,致力于学,著述甚丰,涉猎经学、理学、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是我 国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爱国志士,被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显清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孙奇逢集》是我 国首部有关孙奇逢著述的集大成。全书305万字,收录论著和文集7部,其中经学3部、史学2 部、学术专著1部、文集3部,另外附录孙奇逢重要门人清代汤斌、耿极等合编的《孙夏峰先 生年谱》二卷,今人张显清所著《孙奇逢评传》以及收编的《孙氏著作序、跋、纪事》。

  孙奇逢的3部经学之作分别为《读易大旨》、《书经近指》、《四书近指》及《晚年批定四 书近指》。“指”与“旨”通,即旨意、宗旨;“近”,“标曰近指,而非有高远之言也” ,即贴近世人的致用之言。体现了他一贯所倡导的治学与治世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 ,正如后人所评“生平之学,主于实用”。《读易大旨》写于明清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孙奇 逢为寻找“天崩地陷”的原因,希望能从《易经》这部阐发“天地自然之理”的经典中,得 到关于人世变革原因的启迪。这部书成于康熙八年(1669),后几易其稿,花费了近20年时 间,在他86岁时终于见书。它撮其体要,发明义理,以明人事。《书经近指》亦称《尚书近 指》,书中认为《尚书》的主旨、纲领乃一“敬”字,而“主敬存心”的功夫又要体现在日 常生活之用上,为此他的阐释贴近民众,贴近生活,恳切易懂。《四书近指》及《晚年批定 四书近指》从成书至二书合集历经205年。孙奇逢指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四书的精神实质乃一个“学”字,“圣贤立训,无非修己治人,亲师取友,理财折狱 ,用贤远奸,郊天事神,明理适用,总之旨学也”,独具慧眼,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理学宗传》是孙奇逢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我国较早的全面系统阐述儒家人物的学术思想史 专著。从编写到成书历经30年,贯穿了孙奇逢一生的重要经历。该书将自汉至明末著名学者 分为三类,“有主有辅,有内有外”。第一类为理学发展的宗统,是主线,计11人,分别为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陆九渊、薛瑄、王守仁、 罗洪先、顾宪成;第二类为各代名儒,为辅,主要有董仲舒、申公培、倪宽、毛公苌、王通 及其门人、韩愈及其门人、杨文靖及程门弟子、朱门弟子、陆门弟子等;第三类为与理学道 统相背者。按人立传,摘其语录、著述,加以评述,充分展现了孙奇逢的理学思想。他从宗 主王阳明到“不分门户”、“兼容并包”、“各取其长”、“皆供吾用”,对朱王之争采 取了“相互
补救”、“朱王合一”的态度,从而为陷入困境的宋明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

  该书收孙奇逢史学著作2部,分别为《中州人物考》、《畿辅人物考》,充分体现了他“黜华藻,励实行”的史学观念。由于“人才关气运之盛衰”,所以他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历史人 物。两书分别选录明代河南人物400人、畿辅(今北京、河北地区)人物280余人,分列理学、 经济、节义、清直、方正、武功、隐逸等7类,按人立传,各有评论,资料翔实,独具特色 ,有较高的地方史料价值。

  《夏峰先生集》、《日谱》、《游谱》均为孙奇逢文稿,录有孙奇逢语录、记、论、说、辨 、议、序、题跋、书信、传记、传赞、墓志、墓表、行述、杂著、赞、铭、箴、祭文、祝文 、诗等。集中反映了孙奇逢的人生经历、治学道路、政治主张、学术观点,以及文学建树。 其中《日谱》在全书中占有近三分之一的分量。

  该书原稿本大部为河南新乡图书馆所藏,底本为光绪年间编辑的《孙夏峰先生全集》,其中 《中州人物考》以道光本为底本、《日谱》以光绪十一年兼山堂藏版始刻本为底本、《游谱 》以顺治刻本为底本、《孙夏峰先生年谱》以畿辅丛书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及历史文 献资料。在整理、编排、点校时进行了技术处理,分编上中下册,采用简体字横排。由于该 书卷帙浩繁,整理难度较大,编辑时间长,也存在一些缺憾。经整理出版后发现点校说明与 实际编录有不尽一致的地方。《点校说明》中提及收录孙奇逢著作11部,是一个不准确的概 念,实际收录7部,缺《诸儒评》、《孙征君文稿三种》两部,另外《孙夏峰先生年谱》、 《孙奇逢评传》、《孙氏著作序、跋、纪事》应该称其为有关孙奇逢的史料,放入附录部分 。但纵览全书,体例完备,版本精良,仍具有较高的整理价值和收藏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孙奇逢集》的出版全面 展示了中原文化的丰厚底蕴,乃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优秀成果。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