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简  讯


 

2004年

第七期(总401期)

第八期(总402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四库全书》全文网络版出版
   《中华读书报》2004年6月2日载,《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网络 版)是“国家九五重点电子出版项目”之一,它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已由迪 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网络版)有五个 主要数据库,即:全文文本、原文真迹图像、书名数据库、著者和辅助(分类条件、联机字 典、汉字关联、辅助输入、辅助工具)。多种类的数据库可对全文、分类、书名、著者提供 多途径的检索。除了可以帮助用户迅速查到所需的字、词、书名、篇目或作者资料外,还可 以随时跳转使用。其阅读功能也比较广泛,可以放大、缩小和复制原文,在原文上做笔记、 文本转换、打印、管理检索结果和所做的笔记等,并可在阅读时随意跳转及查阅辅助工具。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强大的辅助功能,它设有联机字典,可 以帮助读者解决查阅时遇到的文字方面的麻烦。如果想要了解所查书籍的详细资料,还可查 阅《四库大辞典》,该辞典具有大量的反映著者和著者、著者和书名、书名和书名之间联系 的超级链接,极方便阅读和从事研究。它增设了汉字关联功 能,即将输入的字串根据简繁、正异、古今、通假、新旧字形等关系衍生一系列字符串,经 全部选择或局部选择后进行检索,有效地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 还附有三种辅助工具,即古今纪年换算工具、干支/公元年换算工具、八卦·六十 四卦表,可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要。

*《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出版
  《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6月11日载,邓绍基主编的《中国古代戏 曲文学辞典》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知识的大型工 具书,它兼有传统的曲目著作和戏曲作品提要的性质。其中既收录了历代的戏曲作家、作品 ,也收录了一些重要的戏曲总集、选集、文献和有关的名词术语。本辞典列条规模较大,计 收录作家、作品、文献和名词术语近5000条,对前人著作中所遗漏的作家、作品多有增补, 很方便大家使用。

*《中国围棋古谱全集》和《中国象棋古谱全集》出版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6月23日载,经过数十位当今棋界权威 专家学者数年的整理和考订,《中国围棋古谱全集》和《中国象棋古谱全集》由甘肃文化出 版社出版,6月17日,该书出版首发式在北京中国棋院“观棋厅”举行。中国棋类古谱博大 精深,同时也给后世传承、总结带来了不便,关于中国文化的各类丛书,应有尽有,惟独没 有一部全面、系统的棋类古谱大系。中国围棋协会、中国象棋协会担负起挖掘和整理的重任 ,聘请和组成了当今围棋、象棋界权威人士、一流国手从各个角度和层次对中国独特的棋文 化给予发掘、阐释和解读。因此,《中国围棋古谱全集》、《中国象棋古谱全集》不仅是一 套中华民族棋类文化大观,由于体现了中国传统棋文化中的精华,还对当今棋类实践有着高 度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对提高棋类对战水平、认识棋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清乾隆版《大藏经》将重印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6月29日载,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 隆版《大藏经》,将由文物出版社重印出版。6月26日,国家宗教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 文物局、中国佛教协会有关方面负责人近200人,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这一典籍 的重印出版座谈会。据介绍,《大藏经》目前存世版本十分罕见,连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也无 原文典籍存留于世。因而,清乾隆版《大藏经》尤显弥足珍贵。清朝乾隆年间,由皇家主持 印制了宫廷版《大藏经》,史称《龙藏》,又称《清藏》。全藏724函,分正续两部,正藏4 85函,续藏239函。全部经版有79036块,梨木雕成,重约480余吨。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 《龙藏》刊成后,次年即印制了100部,颁赐京内外各寺入藏。之后清历代皇帝虽有少量印 制 ,及朝代更迭后各时期少量的请印,但在经历了200多年的沧桑,朝代变换、外侮内患、战 火不断,这些《大藏经》大多四处散落流失,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据悉,此次清 乾隆版《大藏经》的重印工作工程非常浩大,需要搬运的经版重480余吨,系国家珍贵文 物。可以说此次清乾隆版《大藏经》的重印出版是使用该版进行的一次十分难得的、最为完 整的印制,而它有限的印制数量也正是该套书弥足珍贵之处。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资料开始征集
  《光明日报》2004年6月29日载,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已经启动。为 了纂修一部高质量的信史,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特向海内外广泛征集清代史书、传记、年谱 、家谱、笔记、书信、报刊、诗文集、碑铭、未刻稿本、抄本。凡有收藏或正在整理的清代 历史资料均在征集范围之内。如有符合上述搜集范围的清史资料,愿意纳入此次立项者,请 将项目名称、原作者、篇幅、字数、整理方式(分类选编;注释;翻译;点校;影印)、完成 日期、经费测算以及项目主持人、参加成员等情况填报后送清史编委会审核。对具有历史、 学术价值的资料,编委会拟投入力量,协助整理和出版。凡愿捐献所藏抄本、手稿、信函等 历史档案、文献者,国家清史编委会深表感谢,将给予奖励,并致酬谢。

*《论学丛札》为研究《汉学师承续记》的宝贵资料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1期载漆永祥《从赵之谦〈论学丛 札〉看〈汉学师承续记〉》一文介绍,《论学丛札》为新发现的清季学者赵之谦之39通书札 ,这批书札几乎全是有关如何编纂《汉学师承续记》之事与绩溪学者胡培系等人的通信,为 我们进一步研究其编纂《汉学师承续记》的动机、体例、方法、收录人数以及著书目的等提 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赵之谦本人之学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将《丛札》与《续 记》比较研究,可以使《续记》因残阙而不能明白的许多问题得到清晰的认识。

*关于东汉南宫的考证
  《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载张鸣华《东汉南宫考》一文指出, 人 们通常认为,东汉洛阳的宫城由北宫及南宫组成,整个宫城几乎从洛阳的北城墙延伸到南城 墙;北魏时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其宫城只包括东汉北宫,东汉南宫所在地已被改建为铜 驼街及其两侧的中央官署。许多学者认为这是都城布局的一种历史性变迁。本文说明,东汉 与北魏的都城布局基本上是一样的,东汉的南宫实际上位于洛阳城北部,而且北魏也有南、 北宫。北魏洛阳并不是一种新的都城布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