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简 讯


 

2004年

第七期(总401期)

第八期(总402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粟特人在中国”研讨会召开
  《光明日报》2004年5月11日载, “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暨“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 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展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 间粟特地区的伊朗中亚古代民族,中国史籍中称“昭武九姓”。他们不仅是丝绸之路上 的经商能手,还在欧亚间扮演着传播多元文化的角色。近年来,有关粟特人在中国的考古文 物不断被发现,特别是西安北周安伽墓、北周史君墓和太原隋代虞弘墓中出土了大量石刻 图像,对深入研究粟特人的文字及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考古 前沿领域之一。此次展览共展出敦煌文书7件、清代文献3种5册,清末民初拓片24张,新 拓片10张,老照片6张,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献。同时,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和国家 图 书馆善本特藏部在法国远东学院等法国单位支持下,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从撒马尔 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一书。

*《张政烺文史论集》出版
  《中华读书报》2004年5月12日载,《张政烺文史论集》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张政烺先生是我国当代的著名学 者,在中外学术 界享有盛誉。本书汇集了他自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60余年间的文史著述100篇,内容涉及 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民俗学等领域的诸多方面。在这些著述中 ,《中国考古学讲义》、《为何龄修同志题扇》、《关于江苏仪征胥浦西汉墓出土〈先令券 书〉的通信》等为首次刊布。本书还将作者起草的《中国历史图谱资料目录〈封建社会部分 〉》初稿影印件作为附录收入。这份目录可以看作张政烺计划主编 的中国物质文化史的纲领。


*儒学与儒商学术研讨会召开
  《光明日报》2004年5月18日载,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中国实学研 究会举办的“儒学 与儒商学术研讨会”,于5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儒学与 儒商主题,就如何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培育现代“新儒商”等课题,进行了深 入研讨。与会者说,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值得重视的精 神财富。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历史上,儒家的思 想 一直渗透在农工商各种职业的经济生活中。儒商,顾名思义是中国历史上从事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的儒家知识分子以及崇尚儒学价值观的商人,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对中国经 济 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像古代的子贡、白圭、范蠡等就是儒商的代表。明清之际,徽商、晋 商中也不乏出类拔萃的儒商人才。他们不仅在发展经济中颇有成就,而且在思想理论上也有 某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今天研讨“儒学与儒商”课题,不仅对发掘儒商传统中的合理成分有 古为今用的意义,而且可以拓展儒学研究的领域。

*《文心雕龙》建构起一个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文史哲》2004年第3期载戚良德《〈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话语 体系》一文认为,《文心 雕龙》研究已经有了230余种专著和3000多篇论文,形成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龙学”。 然 而,准确把握《文心雕龙》这一独特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仍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和未完 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文心雕龙》之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关系和意义,不仅 是“龙学”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关键。站 在魏晋南北朝“为艺术而艺术”之时代的制高点上,刘勰遍搜“文场笔苑”而建构起一个“ 以情为本,文辞尽情”的文论话语体系,以此形成了“神用象通,心物交融”的创作论话语 中心和“风清骨峻,即体成势”的审美理想。这一“言为文之用心”的“情本”论的话语系 统,使《文心雕龙》集中而典型地展现出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之独特的话语风貌,成 为中国文论和美学的话语之本和理论之源。这是《文心雕龙》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研究者的 关注,并因而形成所谓“龙学”的原因所在,更是“龙学”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根本。

*钱大昕治学有强烈时代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载路新生《钱大昕的文论、史 论与“理论”》一文认为,钱 大昕作为一位清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年间主流派学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却并非一心如枯井, 死水微澜,仅龂龂于音韵、度数、考据的章句小儒。其沛然的文论、奔涌的史 论以及深刻的 “理”论,无不清晰地折射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从钱大昕的治学中实可反映出乾嘉考据 学者的一般治学倾向来。

*关于清代山东“汉学”流变
  《东岳论丛》2004年第3期载陈冬生《清代山东“汉学”流变及学 术成就》一文认为,清代山 东“汉学”的流变表现为:清初,受实学思潮影响,考经证史,经史并重,旨在经世致用, 此时的“汉学”可称为“经世的汉学”;乾嘉时,经世的宗旨变为单纯的考据,学者致力于 “阐许以通郑”,小学取代史学与经学并举,“经世汉学”也蜕变为“考据的汉学”;嘉道 以后,治学重点转移到金石文字,金石之学遂成显学,是为考据汉学的余韵。尽管各期“汉学”旨趣有异,但在经学、史学、小学及金石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陕西周公庙遗址惊现〖STFH〗700〖STBZ〗余片珍稀甲骨
  国学网(www.guoxue.com)载,近期,在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 考古人员除发现西周高等 级墓葬之外,还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卜甲700余片,其中有刻辞者82片,经初步清理,已发现 可辨识文字350字,其中属首次发现的“周公”字样出现了5次。卜甲刻辞内容涉及战争、祭 祀、纪事等。2003年12月,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天进在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 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共有文字55字。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陕西省 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和抢救性发 掘。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