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辨明引文起止是标点注疏的关键

袁津琥


2004年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的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是该社推出 的“十三经清人注疏”中的一种,由骈宇骞、郝淑慧二先生点校,余购置有年,而怯于艰深 ,从未通读。去秋多暇,始翻阅一过,偶遇其中点校可议之处,则书于眉端。平心而论,骈 、郝是书,点校亦称精善,唯注疏诸书,征引繁博,每每一条注释有辗转称说古书至数十种 者,大道以多歧亡羊,遑论歧中有歧?故当细心检核,方不致有误,而二先生似疏于翻查原 籍,致引文多误标起讫,深可慨叹。今不揣梼昧,谨以卷八至卷二四为例,就其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择为札出,聊供作者再版时参考。
  土气养禾之理,如苏轼诗云“露珠夜上秋禾根”,自注云:“ 稻方含秀,每夜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或入茎心,或垂叶端,稻乃秀实,是其理也。”禾之说,自程瑶田以来失之。(219页)
   按:查所引苏诗出《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原注无“是其理也”4字,点校者误将钟氏《 补注》语阑入。故原文当标点作:土气养禾之理,如苏轼诗云“露珠夜上秋禾根”,自注云 :“稻方含秀,每夜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或入茎心,或垂叶端,稻乃秀实” ,是其理也。禾之说,自程瑶田以来失之。
  沈彤曰:“案《周礼》大司徒职‘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 、通财’;小行人职‘若国凶荒,则令F9ED委之’,不闻有告粜之礼也。”《外传》 以卿出告粜为古制,其始于西周之衰乎?《逸周书·粜匡》曰“大荒,卿参告粜”,亦记衰 周之制。(221页)
   按:以上文字全出沈著《春秋左传小疏》,点校者仅将引号引至“不闻有告粜之礼”后实误 。故上文当标点作:沈彤曰:“案《周礼》大司徒职‘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 ;小行人职‘若国凶荒,则令F9ED委之’,不闻有告粜之礼也。《外传》以卿出告粜 为古制,其始于西周之衰乎?《逸周书·粜匡》曰‘大荒,卿参告粜’,亦记衰周之制。” 
  《白虎通》曰:“叔姬者,伯姬之娣也。”伯姬卒,叔姬升于嫡,《经》不讥也。或曰嫡死不复更立,明嫡无二,防篡杀也。祭宗庙,摄而已,以礼不聘 为妾,明不升。(224页)
   按:“伯姬卒”后云云也出《白虎通义》而非钟氏《补注》语,见《白虎通义》卷下。故原 文当标点作:《白虎通》曰:“叔姬者,伯姬之娣也。伯姬卒,叔姬升于嫡,《经》不讥也 。或曰嫡死不复更立,明嫡无二,防篡杀也。祭宗庙,摄而已,以礼不聘为妾,明不升。” 
  《传例》曰:“凡城之志皆讥。”今云可者,谓冬可用城,不妨农役耳,不谓作城无讥。(225页)
  按:上当标点作:《传例》曰:“凡城之志皆讥。今云可者,谓冬可用城,不妨农役耳,不 谓作城无讥。”引文见《春秋谷梁传注疏》卷六范宁注引。
  王引之曰:“倚,读为奇,奇,异也。奇诸桓者,异于桓也, 谓书其异于桓者以讥之。”王逸《楚辞注》云:“奇,异也。古字‘倚’与‘奇’通,字或 作‘畸’。”《庄子·大宗师篇》:“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谓异于人而同于天,即 《天下篇》之“倚人”也。《荀子》曰:“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229页)
   按:此段错讹较复杂:一、以上引文实全出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五“倚诸桓也”条;二 、“奇”字在王逸《楚辞章句》中仅两见,一处见之于《天问》后,王逸所作的叙,一处见 之于《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王逸注:“奇,异也。或曰奇服,好服 也。”而并无“古字‘倚’与‘奇’通,字或作‘畸’”之类的话,然则此当为王引之的按语。故原文当标点作:王引之曰:“倚,读为奇, 奇,异也。奇诸桓者,异于桓也,谓书其异于桓者以讥之。王逸《楚辞注》云:‘奇,异也 。’古字‘倚’与‘奇’通,字或作‘畸’。《庄子·大宗师篇》:‘畸人者,畸于人而侔 于天。’谓异于人而同于天,即《天下篇》之‘倚人’也。《荀子》曰:‘墨子有见于齐, 无见于畸。’”
  文烝按:三少帝皆以其元年崩,蔡通谓之未逾年,视郑为疏。(232页)
按:点校者于“蔡通”下加专名号实误,此之“蔡”指前面提到的蔡邕, “通”也者犹言皆也、都也。
  陶渊明《五孝传》云:“曾参受而书之,则《孝经》之作亦夫 子之意。”所以与《春秋》异例而类下为上之礼者。(235页)
   按:当标点作:陶渊明《五孝传》云:“曾参受而书之”,则《孝经》之作亦夫子之意。所 以与《春秋》异例而类下为上之礼者。“则《孝经》之作亦夫子之意”云云,为钟氏《补注 》语,引文见陶渊明《卿大夫孝传赞》,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六二。
   何休曰:“时庄公薨,至是适二十二月,所以必二十五月者, 取期在期,恩倍渐三年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 通丧……”(238页)
   按:孔子所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语见《论语·阳货》,故原文当标点作:何休曰:“时庄公薨,至是适二十二月,所以必二 十五月者,取期在期,恩倍渐三年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
   孔颖达《王制正义》:“《左氏》说及杜元凯皆以禘为三年一大祭,在大祖之庙。”《传》无憾文,然则憾即禘也。取其序昭穆谓之禘,取其合集群祖谓之憾,是诸儒既以丧毕之三年推诸自后之三年,又知憾必不可废而弥缝之也。(240页)
   按:当标点作:孔颖达《王制正义》:“《左氏》说及杜元凯皆以禘为三年一大祭,在大祖之庙。《传》无憾文,然则憾即禘也。取其序昭穆谓之禘,取其合集群祖谓之憾。”是诸儒既 以丧毕之三年推诸自后之三年,又知憾必不可废而弥缝之也。参《礼记注疏》卷一二。
  何休曰:“凡公夫人奔例日。”此月者,有罪。(241页)
 按:“此月者,有罪”也为何氏注语,参《公羊传注疏》卷六。
 《疏》曰:“何休云:‘公怨邾人以夫人与齐,故败之。未知 范意然不?’”(248页)
 按:所引《疏》语见《春秋谷梁注疏》卷七,则其中范自指范宁,然何休 《注》中何能提及范宁?“未知范意然不”明为杨士勋《疏》语。故当标点作:《疏》曰: “何休云:‘公怨邾人以夫人与齐,故败之’。未知范意然不?”
  韩子诗云,春秋书王法,不 诛其人身。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此云“五石六竖之辞不设”,则王 道不举者,务大而缓小,学者之事也。(302页)
按:点校者于“韩子诗”下加书名号,令人费解。此之“韩子”实谓韩愈,所引诗出自其《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后》。故原文当标点作: 韩子诗云:“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此云五石六竖之辞不设,则王道不举者,务大而缓小,学者之事也。
   《补曰》:正即“政”字。《吕氏春秋》曰班 、马正以“正”为“政”,《荀子》书尤多。(312页)
 按:点校者于“班”、“马”下加专名号,不知何意?莫非以为此当指班固、司马迁?然《吕氏春秋》焉能预测班固、司马迁书中之事?其实,原文当标点作 :《补曰》:正即“政”字。《吕氏春秋》曰“班马正”以“正”为“政”,《荀子》书尤 多。“班马正”者,当指《吕氏春秋》卷五:“游牝别其群,挚腾驹,班马正。”钟氏盖谓 此句中之“正”为“政”也。
  《补曰》:升,《左氏》或作“登”。按:《左传》凡 “升”下字皆用“登”。(318页)
 按:“‘升’下字皆用‘登’”,令人费解。当标点作:《补曰》 :升, 《左氏》或作“登”。按:《左传》凡升下字皆用“登”。钟氏意谓《左传》一书,凡表升 降义时,都用登字也。
  《补曰》:《注》凡训中国为国中者,随文为意。《诗》“中 谷”为谷中,《战国策》“东山”之君为山东,古人语多如此。(339页) 
  按:当标点作:《补曰》:《注》凡训中国为国中者,随文为意。《诗》“中谷”为谷中, 《战国策》“东山之君”为山东,古人语多如此。“东山之君”语出《战国策》卷三:“秦 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复东山之君,从以欺秦。”
  守,巡守也。《孟子》引晏子对齐景公曰:“天子适诸侯曰巡 守。”巡守者,巡所守也。所守为守,巡之亦为守。(340页)
 按:当标点作:守,巡守也。《孟子》引晏子对齐景公曰:“天子适诸侯 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所守为守,巡之亦为守。引文见《孟子·梁惠王》。何休曰:“大夫无遂事。”案:襄十二年季孙宿救台, 遂入郓 ,恶季孙不受命而入也。如公子遂受命入晋,不当言遂。郑君释之曰:“遂固受命如京师、 如晋、不专受命如周,《经》近上言天王使宰周公来聘,故公子遂报焉,因聘于晋,尊周, 不敢使并命。使若公子遂自往然,即云公子遂如京师、如晋,是同周于诸侯,叛而不尊天子 也。《公羊传》有美恶不嫌同辞,何独不广之于此乎?宁谓《经》同而《传》异者甚众,此 吾徒所以不及古人。”(347页)
 按:此段问题较多:一、若如上标点,则“案”后云云,为何人案 语?以为 钟氏乎?二、若如上标点,则“遂固受命”云云为郑玄释语,然郑氏文中如何会引及范宁语 句?其实,以上语句全出范宁《集解》,见《春秋谷梁传注疏》卷九。其中,“大夫无遂事 ”至“案:襄十二年季孙宿救台,遂入郓,恶季孙不受命而入也。如公子遂受命入晋,不当 言遂”为何休语,后“案”语云云为何氏解释既然“大夫无遂事”,为何《经》襄十二年又 说“季孙宿救台,遂入郓”,见郑玄《起废疾》引;“遂固受命如京师、如晋、不专受命如 周”至“《公羊传》有美恶不嫌同辞,何独不广之于此乎”为郑玄针对何休上面说解的批驳 ,见其所着《起废疾》;而“宁谓《经》同而《传》异者甚众,此吾徒所以不及古人”云云 ,则为范宁注语。故上文当标点作:“何休曰:‘大夫无遂事。案:襄十二年季孙宿救台, 遂入郓,恶季孙不受命而入也。如公子遂受命入晋,不当言遂。’郑君释之曰:‘遂固受命 如京师、如晋、不专受命如周,《经》近上言天王使宰周公来聘,故公子遂报焉,因聘于晋 ,尊周,不敢使并命。使若公子遂自往然,即云公子遂如京师、如晋,是同周于诸侯,叛而 不尊天子也。《公羊传》有美恶不嫌同辞,何独不广之于此乎?’宁谓《经》同而《传》异 者甚众,此吾徒所以不及古人。” 不告故不书,《左传》例如此。刘知几《史通》曰:“《汲冢 琐语》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又曰:“《琐语》、《晋春秋》载鲁国闵公时事 ,言之甚详。”斯则闻事必书,无假相赴,子玄所说,未知何如。(351页) 
  按:当标点作:又曰:“《琐语》、《晋春秋》载鲁国闵公时事,言之甚详。斯则闻事必书 ,无假相赴”,引语见《史通》卷一三《惑经》。 同时为帅者又有西乞术、白乙、丙,俱见《左传》。(354页)
 按:“白乙丙”不当点断,当是笔误,事见《春秋左传注疏》卷一六。 何休曰:“不称母妹而系先君言子者,远别也”。《礼》男子 不绝妇人之手,妇人不绝男子之手,何氏远别之义可用,其言系先君非也。(398页)
 按:当标点作:何休曰:“不称母妹而系先君言子者,远别也。《礼》男 子不绝妇人之手,妇人不绝男子之手”,何氏远别之义可用,其言系先君非也。何氏《注》 语见《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四。
  范、凯不审《传》意,乃以称子为言,子是母姊妹之贵称,岂 论其有罪无罪乎?(412页)
 按:“范凯”不应点断,凯字季伦,为范宁第三子,此当是笔误。
  何休曰:“殷曰肜,周曰绎。”绎者,据今日道昨日;肜者, 据昨日道今日。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 以孙为尸。(436页)
 按:“绎者”后云云,亦出何休《注》语,见《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五 ,钟氏仅略有删减而已,然此本为注疏惯例。故当标点作:何休曰:“殷曰肜,周曰绎。绎 者,据今日道昨日;肜者,据昨日道今日。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 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否则,将使读者错会后为钟氏《补注》语。
  颜师古《急就篇》注曰:“棁 ,小棓也。”今俗呼为袖棁,言可藏于怀袖之中也。 (464页)
  按:后“今俗乎为袖棁”云云,也全出颜《注》,故当标点作:颜 师古《急就篇》注曰:“棁,小棓也。今俗 呼为袖棁,言可藏于怀袖之中也。”见《急就篇》卷三。
  案:卢仝诗曰:“孔子父母鲁,讳鲁不讳周, 此韩子所讥五传束高阁者矣。《春秋》不以亲亲害尊尊,而亦不夺人所私,故曰伯母叔母疏 衰,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踊申其情,败掩 其辱,尊不可干,示有私恩而已矣。”(470页)
 按:以上仅“孔子父母鲁,讳鲁不讳周”为卢仝诗中句,见《月蚀诗》。 余为钟氏《补注》语,标点偶疏。
 何休曰:“闲无事复出公者,善公凿行,《公羊》以不敢过天 子为凿行。”(503页)
  按:当标点作:何休曰:“闲无事复出公者,善公凿行”,《公羊》以不敢过天子为凿行。 何休注语见《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八,后“《公羊》以不敢过天子为凿行”云云则非何氏 注语而为钟氏《补注》语。
 《补曰》:《书大传》曰:“战斗不可不习,故于搜狩以闲之 也。”闲之者,贯之也,贯之者,习之也。(613页) 
  按:“闲之者,贯之也,贯之者,习之也”也为《书大传》中语而非钟氏《补注》语,见《 尚书大传》卷三。故上文当标点作:《补曰》:《书大传》曰:“战不可不习,故于搜狩以 闲之也。闲之者,贯之也,贯之者,习之也。”
 《补曰》:王念孙曰:“轨者,循也。谓后车循前车之尘,不 得旁出也。”贾子曰:“循法理谓之轨。《史记·天官书》言轨道谓循道 也。”(614页)
 按:此段标点错讹较多:一、以上引文实全出自《经义述闻》卷二五“车 轨 尘”条;二、标点者于“贾子”下加人名号,是以“贾子”为人也,然此“贾子”实指贾谊 《新书》,后“循法理谓之轨”即见之《新书》卷八《官人》;三、“《史记·天官书》言 轨道谓循道也”云云,更非贾谊所能称引。故正确的标点应为:《补曰》:王念孙曰:“轨 者,循也。谓后车循前车之尘,不得旁出也。《贾子》曰:‘循法理谓之轨’,《史记·天 官书》言‘轨道谓循道也’。” 按:《少仪》注:“隐,意也。声转字通。”(618页)
 按:唐朝如何会出现“声转字通”这类的术语?此显为钟氏《补注》语,点 校者偶未思耳。可覆按《礼记注疏》卷三五。故当标点作:按:《少仪》注:“隐,意也。 ”声转字通。
 唐德宗言建中之乱,术士豫请城奉天,此盖天命。李泌曰:“ 天命者,他人皆可言之,唯君相不可言,君相所以造命也。”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此 商所以亡也。”(637页)
按:此段点校者标点错讹也多,正确的标点应是:唐德宗言“建中之乱, 术士豫请城奉天,此盖天命”。李泌曰:“天命者,他人皆可言之,唯君相不可言,君相所 以造命也。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此商所以亡也。”见《资治通鉴》卷二三三。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