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简 讯


2004年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出版
  《文汇读书周报》 2003年12月5日
载,方铭所撰《经典与传统:先 秦两汉诗赋考论》一书近 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先秦两汉的诗赋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讨论,对孔子、庄子、 屈原、宋玉、扬雄、刘勰等做了细致的个案研究,也对战国文人心态、楚文化等现象进行了 剖析,深刻挖掘了中国古代学术、古代文学传统的建立与繁荣的根源。书中援用文献资料丰 富,论证严密,多有新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出版
  《中华读书报》 2003年12月10日
载,陈来所撰《中国近世思想史研 究》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该书是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道学”与“心学”的考证研究。“道学”与“心学”是宋元 明清时期中国居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该书为作者多年来在宋明哲学思想研究领域发表的论 文集,包括了他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道学”与“心学”的考论研究、文献史料考证及社 会文化史研究。

*16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与历史道路学术论坛举办
  《光明日报》 2003年12月30日
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中心日前举办的 “从传统到现代:16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与历史道路”学术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社会 形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16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估计、中 国与欧洲社会变迁道路的比较以及社会变迁个案研究等主题展开了研讨。在探讨中国现代化 、社会变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时,与会者就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理 论与方法、唯物史观与现代化史观的关系以及明清社会变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了 热烈讨论。在个案研究中,与会者对乡约与明清社会变迁、17至20世纪初东北移民人口问题 、18世纪中国秘密社会与社会变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代悲白头翁》为宋之问剽窃刘希夷之作
  《文史哲》 2003年第6期
载常平所撰《宋之问与〈代悲白头翁〉的 著作权案》一文指出,《 全唐诗》卷八二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同诗在卷五一亦收,题为《有所思》,署名宋 之问。多种文献均指出是宋之问剽窃刘希夷之作。宋之问为人品行低劣,卖友求荣,趋奉权 贵,剽窃他人作品是他的人格使然;宋之问生活的时代,武则天、韦后等相继弄权,朝政混 乱,贤愚不辨,士无特操,这是促成这场著作权疑案的外部环境。

*《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
  《南京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
载柳士镇所撰《略论〈三国演义〉 的语言面貌》一文认为,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从语言面貌上看,汉魏以后口语中新生的词汇 现象与语法现象,都在书中有面广量大的反映,因此奠定了全书的古白话基础。为了营造历 史气氛,全书中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成分,是作者人为地“文言化”的结果。我们可以利用汉 语史的研究成果区分这些古白话因素与文言因素。《三国演义》的这种以古白话为基础搀杂 部分文言成分的语言形式,受到后出演义体历史小说的仿用,形成历史演义体语言的特色。

*柳永词的视野和视角
  《北京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
载李静《柳永词的视野和视角论略 》一文认为,词体在由唐 而宋的衍生、蜕变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在柳永这里完成了一次质的飞升。这种飞升不惟体 现在柳词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另外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于作品的容量上推衍、发展了慢词 ,而且体现于柳词在观照视野、审美视角等方面的创变上。如果说词是在晚唐五代词人那里 完成了词的文人化第一次大的蜕变,那么在柳永这里则实现了词体的基本定型。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