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目  录(总391-392期)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2003年

第七期(总389期)

第八期(总390期)

第十二期(总394期)

简 讯


1、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在京颁奖
[本刊讯]为表彰各古籍出版单位过去两年中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2003年12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颁奖大会。来自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二十余家获奖单位的主管领导及获奖图书责任编辑代表参加了颁奖会。会议由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司长阎晓宏同志主持,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发表了书面讲话。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陈祖武先生等6位本届古籍图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作为嘉宾为获奖单位颁发了证书。
柳斌杰同志在讲话中,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获奖者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辛勤工作在古籍整理出版一线的编辑同志们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并对获得殊荣的33种图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次荣获图书奖的古籍图书,有的具有重要文化传承价值,有的是几代学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有的是对海外汉籍的辑印,大多具有工作分量重,整理难度大的特点,都是倾心尽力之作。
会上,阎晓宏同志就古籍图书奖的评选工作作了情况说明,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刘建国同志宣读了获奖名单,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获奖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发言。

2、《一宫三陵档案史料选编》及《盛京参务档案史料》出版
由辽宁省档案馆编选、编译的《一宫三陵档案史料选编》及《盛京参务档案史料》,近期由辽海出版社出版。
《一宫三陵档案史料选编》以时间为序,精心斟选了从乾隆十三年(1748)至1929年之间141年的关于一宫三陵的档案资料。主要选材于《黑图档》、《盛京内务府档案》、《盛京礼部》、《军督部堂》、《奉天省长公署》、《兴京县公署》及其他一些全宗的档案。内容涉及康熙帝三次东巡、乾隆帝四次东巡、嘉庆帝东巡、道光帝东巡;宫殿修缮;祭祀;陵寝(永陵、福陵、昭陵)维护;旗人生计;实录、圣训、玉牒、圣容送盛京尊藏、《四库全书》、武英殿刻本书籍及其他图书送盛京收藏、器物送盛京宫殿尊藏等诸多珍贵史料,是研究盛京皇宫及关外三陵的珍贵资料。
《盛京参务档案史料》以时间为序,精选了从康熙三年(1664)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有关盛京采参的档案资料。这部分档案资料是辽宁省档案馆所藏《黑图档》、《兴京县公署》、《三姓副都统衙门》、《双城总管衙门》、《盛京内务府档案》等全宗档案中有关“参务”的文件(文件相当一部分为满文),涉及参场国有、设立职官专门管理挖参活动、发放参票、处罚官员、刨夫借银、征收参税等内容,再现了当时盛京的采参活动,展示了清代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是研究清代东北地区土贡史的珍贵资料。(刘冬梅)

3、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10月17日载,为了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30周年和庆祝《梁启超全集》的即将出版,由今晚报社和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进行。来自美、法、德、日、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内地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在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梁启超先生在近代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天津古籍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梁启超全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天津古籍出版社也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就《梁启超全集》的出版向海内外征集梁启超先生未刊文稿、信札、图片等资料,同时向海内外征集《梁启超全集》的装帧设计方案。据悉,被列为全国出版重点工程,总投资大约180万元,总数为33卷的《梁启超全集》将在2006年一次出齐。

4、《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出版工作重新启动
[本刊讯]经过三年多的调研摸底和前期准备,《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出版工作已于日前正式重新启动。
《中国古籍总目》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编纂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开始于90年代初期,后因古籍小组的机构改革暂时停顿。1999年5月,随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工作重新提上日程。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组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决定》(新出图[1999]708号)中,对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业务进行了调整和安排,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古籍总目提要》出版的宏观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其整理和出版工作委托有关单位人员和出版单位进行,并相应成立工作委员会和编委会。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要加快整理和编缉进度。”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古籍办为重新启动《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工作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发函调查各参编单位编撰工作的进度、经费使用情况,征求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多方咨询,以确定今后编纂工作的开展方案;联系有关出版单位,以保证《中国古籍总目》出版进度;准备编纂出版工作经费,为该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等等。2003年以来,重新启动《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出版工作的准备更是紧锣密鼓地展开。古籍小组通过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在编纂出版时间、质量、工作组织方式及《总目》的著录原则、著录体例等方面与大家达成基本共识,经过与各参编馆、出版社的多次接触及多个工作会议的研究磋商,该项目的准备工作已经大体就绪。
2003年12月28—29日,《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杨牧之同志,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司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阎晓宏同志及文化部社图司副司长刘小琴同志,参加会议的图书馆和出版社方面的代表有国家图书馆陈力同志,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龙其、沈乃文同志,南京图书馆马宁、宫爱东同志,上海图书馆陈先行同志,复旦大学图书馆吴格同志,天津图书馆李国庆同志以及中化书局李岩、徐俊、傅璇琮同志,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兴康、高克勤同志。国家图书馆詹福瑞同志和上海图书馆吴建中同志因故未能到会。
本次会议结合了《中国古籍总目》工作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两部分会议。会上,工委会主任杨牧之同志首先讲话,他首先宣布了工委会和编委会名单,并对各图书馆和出版单位的热情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接着介绍了这项工程的来龙去脉,指出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即它是古籍整理出版各项工作的基础。关于编纂出版工作主要承担者与时安排,杨牧之同志在讲话中也予以明确:由四家主编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主持编纂工作,由两家出版社(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承担出版任务;编纂时间为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必要时可顺延3个月),出版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必要时可顺延2个月)。文化部刘小琴副司长在讲话中也肯定了这一项目在研究、开发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奠基性意义,指出,这是一项需要多方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对图书馆自身的人才建设、业务建设也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各馆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力求编纂出代表当代图书馆界水平的高质量的书目来。最后,傅璇琮同志、陈力同志和李岩同志分别代表编委会、各分卷主编及出版单位发言,一至表示,编纂出版虽然困难多,任务重,时间紧,但大家定会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争取编成精品,出成精品,顺利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与会代表还就编纂出版工作的一些具体事宜进行了讨论和磋商,在统一体例,沿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类表,出版单位提前介入,定期出版编纂出版情况简报以汇报工作进度、互相沟通信息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针对《总目》的著录条例、著录格式和如何组织专家审稿等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决定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的体例以便遵循,如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会议予以讨论解决。
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出版工作的正式重新启动。有关领导的重视,国家财政专款的支持,各馆各社业务骨干人员的全心投入,成为《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出版质量的最坚实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部凝聚了古籍整理研究收藏出版各界工作者的心血,承载了无数学人期待的巨著,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5、 纪念敦煌学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诞辰100周年暨敦煌写本研究、遗书修复及数字化国际研讨会”召开
《光明日报》2003年9月18日载,9月17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敦煌学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敦煌写本研究、遗书修复及数字化国际研讨会”举行。来自海内外的70余名学者聚集一堂,对百年来敦煌学研究历程进行全面总结,就各国收藏、保护、研究、数字化敦煌遗书的状况进行交流。与会者认为,在王重民先生等老一代学者的努力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数量与质量得到极大提高,收藏的敦煌遗书已达16000号,长度占世存敦煌遗书的三分之一。国家图书馆在敦煌遗书的修复和敦煌学研究等方面殚精竭虑,致力于成为国际敦煌学的文献中心和研究中心。
6、《元诗史》出版
《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9月26日载,杨镰撰《元诗史》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迄今为止出现的第一部元代诗歌的断代专题史。作者杨镰长期从事元诗文献研究,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经系统梳理和仔细辨证,勾勒元诗发展的史程,撰为此书。该书文献扎实,叙述周密,颇多新解,既解决了文学史上前人没有解开的一些谜团,也纠正了学术界过去对元诗的一些误解。

7、 《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出版
《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0月3日载,李喜所撰《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研究了近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起因,揭示了它们的思想文化背景及社会影响,考察了中西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状况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剖析了近代史上许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内容主要涉及1840年雅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80年间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更新,是一本研究近代史的著作。

8、林则徐与江苏学术研讨会召开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3日载,不久前在江苏省姜堰市举行的“林则徐与江苏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和高校的72位专家学者,就林则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定位,林则徐在江苏的政治实践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目前史学界不仅把林则徐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而且把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时代的代表去研究。不少学者把林则徐研究引入学术领域,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人才学、军事学以及科学技术思想等角度进行观照,不断开辟新的研究视野和空间。

9、《中华道藏》出版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2日载,经过7年的努力,由中国道教协会、华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道藏》日前以49册的浩大规模,出版问世。此次出版的《中华道藏》以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补充了一批原《道藏》未收的重要道经,共收书1500多种,5500多卷,约6000余万字。

10、第17届国际易经大会在香港举行
《中国文化报》2003年11月21日载,2003年11月14日至19日,第十七届国际易经大会在香港举行,近百名专家云集香港林护国际会议中心,说“易”、传“易”、弘“易”。国际易经大会于1984年在韩国汉城首次隆重召开。自那以后,世界易学专家每隔1至2年便在世界某个国家(或地区)举行例会。本届大会由香港中美易经学会接力主办,大会由学会主席吴恒昭主持。

11、黄遵宪《日本国志》征引书目的考释
《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9期载王宝平《黄遵宪〈日本国志〉征引书目考释》一文认为,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但要准确评估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有必要搞清它的征引文献,从而分清哪些是黄遵宪的独创,哪些转引自其他资料。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地理志、物产志、学术志、礼俗志和工艺志中大量征引了《日本地志提要》、《艺苑日涉》和《国史纪事本末》三书,证明了这部分内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原创。《日本国志》中征引的这些书皆为学术性很强的著作,黄遵宪在东瀛浩瀚的文献中能钟情于此,说明他具有良好的鉴别资料的识见。征引时,黄遵宪以我为主,态度严谨,有力地保证了《日本国志》的学术性。

12、“通鉴”类史书为中国长篇讲史小说的前源
《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载纪德君《“通鉴”类史书:中国讲史小说之前源》一文认为,《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等“通鉴”类史书,可以说是中国长篇讲史小说的前源或母体。宋元讲史,讲述的就是“《通鉴》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明清历史演义在题材内容、编撰思想、章回体式、叙事结构及战争描写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通鉴”类史书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既与宋元以来“通鉴”类史书的普遍流行和通俗历史教育的普及有关,同时更与小说艺术的自身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13、明清上海地区五种稀见文献整理面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载陈大康《关于〈明清上海地区稀见文献五种〉》一文介绍,华东师大古籍所整理出版的《明清上海地区稀见文献五种》,内收明代李绍文《云间人物志》、侯歧曾《侯歧曾日记》、清代萧中素《释柯集》、孙文川《淞南随笔》与毛祥麟所著《三略汇编》。书中所录多为未曾面世的珍贵史料,且以上文献原多为稿本。
该书的出版,对系统发掘与整理上海地区的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4、先秦子学思潮研究的基本方法及主要任务探讨
《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载周山《子学思潮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主要任务》一文认为,先秦子学思潮研究的基本方法,应以确保思潮史的真实性与思潮发展的流畅性为前提,必须将诸子思想置于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语境中加以诠释和把握。本文还对子学思潮研究的主要任务,如分析思潮的兴衰、得失,思潮的跌宕起伏的原因,典籍的真伪辨别、诠释的准确性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