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也谈古籍电子化应用

尚佐文


2003年

第七期(总389期)

第八期(总390期)

第十二期(总394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古籍整理工作提供了利器。近年来,笔者在编辑实践中享受到了古籍资源电子化带来的巨大便利,同时也深切地感到,古籍电子化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种类少、价格贵等缺憾,这一利器远未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第381期简报刊载的李肇翔先生《古籍电子化应用之我见》一文,着眼于古籍资源电子化产品开发全局,就技术保障、开发现状及市场前景等方面作了全面评述,读后很受教益。这里,我想从古籍资源电子化产品普遍使用者(消费者)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李先生和各位同道。

  一、软件载体和网络载体

  正如李先生所说的:“在学术文化领域,尤其是在古籍资源数据的利用上,目前网络媒体在技术和内容服务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局限,软件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实用特性仍被广大用户所认可,开发商的产品也多以软件载体为主。”美中不足的是,目前一些软件产品以其高定价,给更“广大”的用户设置了门槛。如书同文公司开发的高质量软件产品《四库全书》,网络版最低(三个并发用户)售价16万元,单机版售价8.5万元。从开发方来讲,要收回投入的大量开发成本,完全合情合理;但面对这样的价格,不要说普通个人用户,许多单位用户也会望而却步,“徒有羡鱼情”了。

  有人会说,和纸质《四库全书》相比,这个价格已经算很便宜了,物超所值。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建立在原本准备购买纸质书的假设之上,但有多少人是原本准备购买纸质《四库全书》的呢?我们使用《四库全书》,目的是查检有关资料,而不是逐本全文阅读,“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就像外出旅行投宿,是要有一个临时的住处,而不是为了购置房产。现在购买电子化产品,却只能做一揽子买卖,不能单独零买,无异于为了住一两个晚上而不得不买下(虽然是廉价购买)整个酒店。这种销售方式能否加以改进,从而使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走近广大普通消费者?

  在软件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之下,开发“薄利多销”型的网络载体古籍电子化产品,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当前高质量的网络载体产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虽然乍一看网络古籍资源到处开花,但实际上大多是转相复制,“合并同类项”之后,数量并不多;质量更是让人摇头,个别比较认真的网站,也未能解决诸如缺字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影响使用。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网站提供的都是“免费午餐”,而未实行市场化经营模式。要提高网络电子化产品的档次,形成良性循环、保证开发资金是关键。在这方面,超星图书馆的模式值得借鉴推广:采用会员制,每年缴纳使用费或者按下载次数付费,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用户数量,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消除电子古籍资源的获取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开发方和广大用户共赢的目的。非常盼望有关方面能建立一两家古籍资源电子化专业网站,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有高质量的有偿服务。也许起步阶段会员不多,但是,只要持续努力,不断充实改进,在丰富、准确、方便上下功夫,一定会具有强大吸引力。

  二、扫描版和数据版

  扫描版和数据版电子古籍各有短长。扫描版的优点是存真,就此而言,今后它完全可以取代单纯资料性用途的影印古籍;其缺点是检索不便,功能有限。数据版方便检索,有的还开发了多种功能,但目前的产品大多数据质量低下,其可信度和权威性远不能和纸质书相比,只是过渡性产品,不可能长久生存。书同文公司开发的《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将扫描版和数据版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既可靠又方便,因而深受使用者好评。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点校注释,合底本、整理本、索引于一体,将为古籍整理工作开辟全新的格局。

  但是,要达到这一理想目标,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尤其是专业人员),绝非短期内所能实现,必须从长计议,循序渐进。楼宇烈先生曾提出,电子古籍资料库应分为版本库、专题库和普及库三个层次。版本库主要为了保存现有的古籍文本,以免善本书籍的日渐损坏及增进古籍资料流通的便利度;专题库则根据各种专门研究的需要来制作,开发各种检索功能,可以加入版本库的资料,有与原书核对的页码设计;普及库主要为一般读者了解传统文化提供读本。(见朱邦复工作室[www.cbflabs.com/]“技术交流”)这一提法完全符合古籍整理、研究和普及的需要,应成为古籍电子化的发展方向。其中,以扫描版的形式建立专题库,是古籍电子化的基础,技术上已无障碍,投入成本也相对较小,现阶段应以此为重点,盈科而后进。具体操作中,如能注意和传统出版业的错位经营,选择一些学术价值较高、但尚未影印出版的古籍善本、珍本、孤本,制成扫描版电子化产品先行推出,相信会有良好的市场反应。同时,各研制单位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合理分工,以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三、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

  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载体不同,制作工序及所用技术不尽相同;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不管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都是有一定质量要求的图书,都要受出版规律和出版规范的制约,需要专业知识、严谨作风、敬业精神。市面上那些古籍电子化产品之所以讹误百出,就是因为开发商只见其“异”,不见其“同”,不把电子书当“书”做。传统出版业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电子产品的开发也要继承传统出版积累的经验,既要有电脑技术专家,也要有出版专业人员的参与,在编辑加工、审读、校对等各个环节加强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出精品、创品牌。

  古籍电子化产品开发与传统出版业之间合作空间很大。传统出版业如果善于利用电子化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传统出版业的专业优势,对电子化产品开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且不说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光是已出版的各类图书,就是很值得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全国22家专业古籍出版社年出版新书近2000种,加上其他出版社出的古籍类图书,数量相当可观,其中相当一部分编校质量较高,凝聚着广大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者和编辑校对人员的心血;这些图书基本上采用电脑排版。如果有合适的单位出面牵头整合这些资源,对于古籍电子化工作实在是事半功倍。

  古籍资源电子化,是古籍整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景十分看好。作为一名古籍社编辑和电子化产品的热心使用者,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一两个权威的古籍资源专业网站,若干古籍资源电子化产品开发研制品牌机构,一大批质量高、使用方便的电子化产品,推动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早日驶上信息高速公路。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