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古籍整理留言薄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谈谈古籍影印的市场定位及相关问题

徐 蜀

2002年
第一期(总371期)
第二期(总372期)
第三期(总373期)
第四期(总374期)
第五期(总375期)
第六期(总376期)

第七期(总377期)

第八期(总378期)

第九期(总379期)

第十期(总380期)

 

 

  在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的今日,古籍影印令人关注(甚至令人头疼)的,绝不仅仅是学术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它同样要面对市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现在如果还是单纯地在学术、技术的范畴中来讨论古籍影印工作,那将是非常不现实的。以我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从事古籍影印多年的经验来看,要想在古籍影印领域站稳脚跟,必须首先解决好古籍影印工作中的市场定位及相关问题。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隶属国家图书馆,是一家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专业出版社。本社从事古籍影印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国家图书馆,而国图又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古籍最为丰富的单位。但这一优势,是指整体而言的,近10年来,在底本的使用费、劳务费、拍照复制费等方面,我社已逐渐与社会上其他出版社相差无几,有一些很好的项目,就因我们付不出更多的底本费而花落他家。可以说,我社的古籍影印也是在激烈的市场拼搏中发展起来的。

  1986年,我社成立了古籍影印组,开始批量影印古籍,所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大型丛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共120册)。在确定前几册的印数时,我们考虑的主要购书对象是全国省市级图书馆、社会科学研究院所、设有文史专业的大专院校以及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研究者个人,总数应有2000左右,因此每种印了2000册。但书发行后,实际销售情况与我们的预计相差甚远。这部丛刊因各种原因,10年后才出齐,每册的印数从最初的2000册很快降到1000册,不久又降到500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简单:我们预计的1200个个人购书者中的90%并未购买。800个左右的购书单位也仅有1/3兑了现。这说明古籍影印的市场中,个人购买者是非常之少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珍本丛刊》在10年的出版过程中,每册定价由50—60元涨至最后的310元,但销售数量变化并不大。大概此类古籍的购买者对价格的容忍度是比较大的。如果说《珍本丛刊》出版时间长,其价格上涨的幅度与社会整体的物价因素相适应,这个例子尚不足以证明购书者对书价的承受度的话,我们还有其他一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0年前,我社一位搞文史排印书的编辑偶然做了一部古籍影印书——《西游记记》,他按排印书的定价标准定为36元。但征订数只回来600余册,入不敷出,根本不能做。后影印室将此书重新以390元的定价征订,订数却只减少了不到一半,仍达300多册,完全可以出版了。价格相差10倍,订数只差不到1倍,说明想买此书的多数人,并未因书价上涨了10倍而放弃。相反,尽管此书学术价值颇高(还是一个稿本),其价格曾便宜到与一本排印书相同,也只有区区600个订户。还有2种书皆因刊登有误,分别将1000元、5000元印成100元、500元。但更正后,订数也相差不大。

  影印古籍的个人购书者较少,除书价较高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愿意或有能力阅读古籍原文的人越来越少;影印古籍相对排印本古籍,部头要大得多,不仅价高,存放也很占地方;学者对古籍的需求,多数是查阅,自己购置既不现实又无必要,最好能通过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图书馆来解决。据此,我社很早就将影印古籍的市场,也就是购书的主要对象定位为大型图书馆和研究机构。10多年来,正是依靠这一市场定位,才使我社的古籍影印得以生存并日益发展壮大。

  市场定位的问题解决后,下一个要面对的就是价格定位了。实事求是地说,我社影印古籍的价格确实较高,这是社会公认的。对此,媒体曾作过报导并略含批评之意。但当对此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之后,人们就会改变看法,理解我们对图书价格的定位了。

  我们对影印古籍价格的定位,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社会现存古籍原件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查阅善本古籍非但不易,且费用不菲。这一点,我想引用《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362期罗济平先生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问题:

  古籍旧本现在已是稀见之物,偶有所见,要价也远非学者力所能及,许多书只能仰仗图书馆。然而现在到图书馆看书也不容易,想看原书有复杂的手续,即使获准,付费也极高昂。若想得一仅供参考不得出版的复印件,每页收费可以达到一二百元,比到拍卖会上买原书的价格还高,而且只能复印部分内容,不得印全书。甚至更有奇事,最近友人到某大图书馆看书,想拍一页书影,不料该馆规定凡属孤本付款也不能拍照,只好颓然而返。

  罗文的叙述既真实又形象,但作为古籍善本的收藏者图书馆来说,也确有苦衷。以国家图书馆为例,这里收藏的古籍善本,多为国家一级文物,历经千百年之后,早已弱不禁风。平时在书库中不仅要保持恒湿恒温,还要灭菌杀虫,出库后对书的损伤极大,再经翻动,损害的程度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图书馆抬高善本古籍阅览的门槛,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改变上述状况,既满足人们查阅古籍的需求,又使古籍得到妥善保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将那些“稀见之物”影印出版,以供更多的图书馆收藏,使各地的学者能够在当地,甚至在本单位图书馆借阅到所需古籍。但问题是,作为自负盈亏的专业出版社,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支付古籍影印的底本费、劳务费以及其他一切出版费用,成本也相当高。加之影印古籍的印数极低,成本自然更高。另外,我社的影印古籍印数比实际需求数量还要低一些,这样做虽然使本已不低的书价又上了一个台阶,但却能大大加快资金周转,缩短出书的周期,能更快地满足社会对古籍影印图书的需求。因此,尽管不少图书馆和研究机构抱怨买不到我社前几年出版的影印古籍,但我们仍然坚守本社的市场定位:主要为海内外大型图书馆和研究机构服务,使它们成为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的快速中转站。这样做也是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的。

  其次,与学者从图书馆查阅、复制古籍的代价比较而言,影印古籍的书价到底高不高呢?前引罗济平先生的文章已回答了这一问题。一页古籍的复印件就要付出一二百元(当然,多数古籍可能要不了这么多钱,但一页几十元还是需要的),那么买一部古籍影印书的价格就便宜多了。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为例,全套书价30000元,收善本古籍近20万叶,每叶只需0.15元—0.2元。何况这还是一部编制了目录、索引,印刷精美的图书,比复印件保存时间长,使用也更方便。再以《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为例,南方某图书馆一度曾犹豫是否购买。他们的理由是,《丛刊》中有三分之一的古籍该馆已有,再为剩余图书花费几万元值不值。但当我们算了一笔复制资料相应费用的帐后,该馆便当即购买了此书。

  多年来,我社影印古籍的价位已为多数购书者所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购书的图书馆自身也是古籍善本的收藏馆;而一些研究机构的学者,大都有过亲身查阅古籍的经历,也就明白了古籍影印图书价格偏高的原因。

  影印古籍的价格定位,当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任何种类的图书最终都是要经受市场检验的,只有购书者认为物有所值,才能长期购买你的图书。侥幸与欺诈只能得逞于一时,是长久不了的。当前的古籍影印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负责任的文化公司与书商在影印古籍的底本上以次充好,内容上偷工减料,名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这类图书不是定价偏低就是高定价低折扣,以此来冲击古籍影印图书的市场。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的对策就是四个字:坚守品牌。这个品牌,一是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的品牌,二是选题策划、图书编辑、印制加工的品牌。为便于收藏和使用,我社在古籍影印中尽可能多出丛书、系列书。如《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16开精装120册,收古籍善本462种,约20万叶)、《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精装16开15册)、《二十四史订补》(收有关《二十四史》的古籍160余种,精装16开15册)、《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收线装年谱1200余种,75000多叶、精装16开200册)、《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16开精装50册)、《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16开精装100册)、《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收书50余种,12000页)、《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全书16开精装500册,现已出版西北卷、东北卷、华北卷)、《续百子全书》(精装32开25册)、《历代石刻史料汇编》(16开精装16册)、《国家图书馆藏古籍题跋丛刊》(16开精装30册)、《红楼梦》系列书、《清代评点本红楼梦丛书》等大型丛书,系列书数十种。这些丛书和系列书深受学术界的好评,从而奠定了我社在古籍影印市场中的地位,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以上只是根据我社的情况,对古籍影印的市场定位及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不一定具有共性。但我认为,只要运作得当,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古籍影印同样可以面对市场,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佳绩。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