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公元二零零二年七月十六日
古籍整理留言薄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点校本《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出版
崔文印

 

2001年
第八期
第十二期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20卷,乙集20卷,是南宋李心传的重要著作,专记南宋初期高宗、孝宗及光宗、宁宗四朝有关典章制度及其它史实。它与作者稍后的史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可互为参考,是研究南宋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其点校本现已由中华书局于近期出版。
    该书由原杭州大学历史系徐规教授点校。全书原文甲集521条,乙集264条。总计785条,而徐先生共出校勘记1805条,引书83种,在校理上可说精细入微。如甲集卷十一《制置使》条记载说:“自休兵后,独成都守臣带四川安抚制置使……”只从文字和版本上,看不到这段记载有什么问题,但徐先生仍从《景定建康志》看出了问题,他在这里出校勘记说:
按: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二五《官守志·诸司寓治》及《制置司》两处记载,江淮制置使,治建康,开禧三年二月置,兼知府、江东安抚使。嘉定十年正月省,绍定三年十一月复置。六年七月以后,改沿江制置使。淳祐七年六月省,九年正月复沿江制置司,云云。据此,可知自开禧三年宋、金休兵后,建康守臣尚带江淮或沿江制置使。
    这就指明,李心传所记“自休兵后,独成都”云云,显然是错误的。
再如甲集卷十五《经制钱》条写道:“经制钱者,宣和末,陈亨伯资政所创也。”这里有校勘记云:
按: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二九载:“宣和四年秋七月,初收经制钱。”宣和共有七年,故此处应作“宣和中”。参见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经总钱》条。
    考《鹤林玉露》乙编卷一《经总钱》条,开篇即云“宣和中”云云,故此处虽属理校,却合乎逻辑,且有旁证,令人信服。
   又乙集卷八《晦庵先生非素隐》条有这样一段话:“乾道乙酉,促(朱熹)就次,既至,而洪丞相力主和议,与所论不合,复请岳祠而归。”徐先生在这里有校勘记说:
    按:黄FDBB 《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载,朱熹于乾道元年(按即乙酉)四月至行在,因执政复主和议,故不就职,而请祠以归。又《宋史》卷三三《孝宗纪》载,乾道元年六月丙戌,以翰林学士洪适签书枢密院事。八月己丑,以洪适为参知政事。十二月戊寅,以洪适为相。又据《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及卷三三《孝宗纪》记事,乾道元年四月至六月,乃主和派钱端礼任首参。是年二月戊申,陈康伯罢相后,直至十二月戊寅始任命洪适为相。又《道命录》卷五《晦庵先生辞免进职状》李心传按语:“乾道元年促(朱熹)就职,又以执政钱端礼等议论不合,引归。”故此处谓“洪丞相力主和议”,当为“钱参政力主和议”之误。钱端礼主和事,见《宋史》卷三八五本传。
    这些例证,都足可看出徐先生整理此书是多么精细入微。非对宋史有精深的研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本书虽基本完整,但在流传过程中亦略有散佚。这次整理,徐先生还从《舆地纪胜》、《说郛》、《宋会要》、《两朝纲目备要》、《宋史全文》、残存《永乐大典》,以及孙星华校本的校勘记中,辑出了21条逸文,增加了本书的资料和可读性。如甲集卷十二《宦官节度使》条记宦官王德谦于庆元中“已除节度使,大臣交奏,乃不行,德谦亦坐斥”。下面还有一句:“语在‘时事’中。”徐先生说:“今本甲集卷七‘时事’门仅有《张魏公诛范琼》和《处州义役》两条,不载宦官王德谦坐斥事,显有阙佚。《两朝纲目备要》卷五庆元三年三月丙申,窜内侍王德谦条下,详载此事,疑即录自原本《杂记》甲集卷七之文,今全文钞入附录一《拾遗》中。”著名宋史专家梁太济教授曾写过《两朝纲目备要史源浅探》一文,论证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两朝纲目备要》的取资用书之一,故徐先生这条逸文的辑录,是有充分根据的。
    徐规先生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对这部五十多万字的书看了两次校样,真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这种严肃的学风,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与徐先生这部书同时,另有一本小册子的校样也来了,我们给作者寄去一份以后,很快就被带了回来,二百多页的校样,只有内封上有六个了:“很好,请快出版!”其实该书的初校样,错误极多,居然被说成是“很好”,对自己整理的书,甚至连校样都不肯看了,对比徐先生的精神,真是天壤之别!
    本书整理,以《适园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了光绪十九年井研萧露浓刊本、光绪二十年福建增刻武英殿聚珍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清乾隆间李调元所刻《函海》本,吸取了各本之长,并附录了本书作者李心传的生平资料及有关本书的重要题跋,为研究者带来了极大方便。
    

返 回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