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
|
第一期(总359期)
|
|
|
第四期(总362期)
|
|
|
第七期(总365期)
|
第八期(总366期)
|
|
|
|
第十二期(总370期)
|
2001总目
|
|
|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全国高校古委会从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引回来的宋元版汉籍复制件。看了国外存藏的珍稀版本,心潮起伏,感慨顿生:祖宗的遗产,自家却佚而无存了;20年前党中央就指示我们:“散佚在国外的古籍资料,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或者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20年来,只是个别宋版书引回影印过,却未能系统地引回、系统的翻印——作为从事古籍出版工作多年的老编辑,虽然已经离休下岗了,但愧咎之心激励着职业的责任感,便主动请缨,愿为影印“散失在国外的古籍资料”而献出夕阳的余辉。于是,由高校古委会安平秋主任、杨忠和曹亦冰秘书长以及线装书局王大路总编辑组成了影印小组,我们共同制定了影印计划,报请后,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并作为重点图书而列入古籍小组制订的“十五”出版规划(草案)。就这样,一个规模宏大、卷帙浩瀚的影印工程从2001年4月起开始启动了——我们的计划是,以影印日本朋友提供的复制件为起点,首先出版《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继之向国外其他馆藏拓展,为实现陈云同志的遗愿,扎实而有序地搞好复制引回和影印出版工作。
目前,国外收藏中国古籍数量最多、珍贵程度最高的,当属东邻日本。日本收藏古籍的机构著名的有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尊经阁文库、金泽文库、东洋文库、内阁文库(国立公文书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杏雨书屋等。其中,又以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所藏中国宋元古籍为多。”现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收中国古籍,宋刊本75种,元刊本69种,明刊本336种,另有唐写本6种,元钞本5种,明钞本30种。其中有的是中国国内未有收藏的版本,有些是中国所藏为残本而书陵部所藏为全本,或书陵部所藏版本刻印较早”(引见安平秋“编纂缘起”)。
无论日本宫内厅所藏宋元版书还是其他各国各馆所藏宋元版书,我们不可能全都影印,只能依据中国国内各图书馆的存藏情况,选印其中如下的四类:1.海内外孤本;2.国内各馆无存藏的珍稀本;3.国内所藏同名书中的不同版本(初刻本、早期本、精刊本);4.诸残本中之全本或较全本。原书原大原样影印,不修饰,不移补,保存原貌。
即将出版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辑(15种,210册,38函)就是依据上述“凡例”影印的,因之,具有很高的版本学的、校勘学的价值。例如《初学记》,国内见存的全都是明清刻本,其最为著名的安国桂坡馆刻本,也只是明嘉靖十年刻本,而日本宫内厅藏本则是南宋绍兴年间东阳崇川宋氏据监本精校刻印的(据刘玉才“影印说明”)。又如元刊本《中州集》,此次影印的署“乙卯新刊”本,无疑早于见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三种署“中州鼓吹翰苑英华”的系统本(据曹亦冰“影印说明”)。再如《诗童子问》,见存的宋刊20卷本,一为台湾中央图书馆藏之残本(原北平图书馆藏本),存前12卷;一为此日本宫内厅藏本,存卷三至卷二十,卷一抄配,属残本中之较全者。此外,如第一辑所收之《方舆胜览》、《东坡集》、《史记正义》、《正法眼藏》、《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氏族大全》等,都是国内不易见的有收藏价值的珍籍。毫无疑问,这批国内缺藏的宋元珍籍影印本的出版,对于校勘我国古籍(包括已整理出版的笺证注疏的排印本)将起着前此难以替代的作用。
线装书局是新成立不久的专业出版线装书的出版社,他们对于影印国外存藏宋元珍籍的工作,极其重视。例如为了提高印装质量,打破常规,不到市场上采购纸张,而到泾县金水宣纸厂特制专用的徽宣,纸质拉力强,纸色淡雅,且每页都有“宋元”二字水印以防伪。即此,也是在古籍影印工作中前所罕见的。不久前,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图书课修补长吉野敏武先生来中国看样书时说:“我们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你们会出版,没想到你们会用线装原样原大影印,没想到会印得这么讲究这么好。”我告诉他:“现在送给你的是试制品,为了试制征求意见我们耗费了两万多元人民币,正品肯定会更好的。”他听了,高兴地说:“我又一个没想到!”
我们负责影印工作的5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已经散失的珍籍回国了,虽然是影印本,但一定要是精品。影印国内无存的古籍资料,首要的是引回来,其次是要有一家不牟利的出版社。《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的出版,是全国高校古委会与线装书局通力合作的结晶。至于我,已经年逾古稀,为了不辜负古委会和书局的委托,常用一首小诗聊以自勉:“无暇弄瑟数华年,人生何必叹逝川,但得遗籍能归国,身劳心瘁苦亦甘。”
返 回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