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公元二零零一年七月十七日
古籍整理留言薄




 

璀璨中华文化之花的母树——十三经

任继愈 

2001年
第一期(总359期)
第二期(总360期)
第三期(总361期)

第四期(总362期)

第五期(总363期)
第六期(总363期)
第七期(总365期)
第八期(总366期)
第九期(总367期)
第十期(总368期)
第十一期(总369期)
第十二期(总370期)
2001总目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浩若烟海,在这些典籍中,《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三种典籍因其起源之早,包罗内容之宏富,流传之广,影响之巨大而被称为核心典籍。十三经是古代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资料库。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三经中,有反映宇宙观和变易哲学理念的《周易》,有反映德治思想的《尚书》,有反映人本思想的《春秋》,还有反映教化思想的《礼》等。由十三经中反映的这些思想衍生变化,对于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的文化心态、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等等。以十三经为主体的经学涉及古代学术的各个领域,如思想、哲学、宗教、典制、经济、管理、军事、法律、语言、文字、风俗等,包括了中国学术的主要门类。对中国古代各学术分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不了解经学,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如果将中华文化比做璀璨夺目的花朵,《十三经》就是它们的母树。 十三经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们曾引发邻近国家的广泛文化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华夏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国势的昌隆,重新认识传统经典的价值,重新诠释像十三经这样的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和经验,结合现代化的发展,重构我们民族文化精神,在当前,是非常有意义的。
    十三经内容宏富,言简意赅,源远流长。像《诗》、《书》、《易》等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成于商至春秋之间,《书》为虞夏商周四代的官方文告,而《易》更有“伏羲画卦”、“文王重卦” 的说法。《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之教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教育中已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特别是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使其中的人文思想得到升华,孔子并立私学以授徒,扩大了经的传播范围,由此奠定了“六经”成为中国学术思想源头的地位。对经进行整理和诠释,孔子应该是第一人。汉代,五经立于学官,并因文字和解说的不同分出经今文学和经古文学,以后或纷争或混合。但由此丰富了对经的解说,促进了经学的发展。以后又出现多家解说注文的疏。这些注疏文对于十三经的流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与经文同等的重视。《十三经注疏》汇刻在一起,当始于南宋,也就是所谓的十行本。以后历朝多有翻刻,舛讹渐多。清代经学研究蔚然成风,至乾嘉时校勘训诂之学达于极盛。经学家阮元主持刊刻宋本《十三经注疏》,欲使“宋本注疏可以复行于世”,为学界提供一个可靠的读本,阮氏刻本,尤重校勘,《十三经注疏》此前各种版本的讹谬得以纠正。阮刻本流行二百年,历久不衰。凡研读经学者,不经《十三经注疏》难窥门径;研读《十三经注疏》而不使用阮元校勘本的也是少之又少。
    阮刻《十三经注疏》问世迄今已近二百年。这二百年间经学研究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有文字训诂的,也有义理阐发的。特别是近现代,考古不断发现新的材料,新的理论不断出现,学者们的眼界更宽,研究方法更新,完全有条件也应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因此,应该有新的版本汇集这些成果,反映这二百年来经学研究的进展。这个版本应该比阮刻本成果更多,校勘更精。从另外一个方面说,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使当代人在美国电影、日本游戏、韩国连续剧等之外,还能够有兴趣接触一下像《十三经注疏》这样的传统经典,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那么在研究之外,也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一些有利于普及的古籍整理工作,为普通读者搭建桥梁,不要让他们因为古籍的连属难断、古奥难懂而丧失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普及传播与研究利用并重,我以为将是今后古籍整理的一个方向。
    日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新整理本《十三经注疏》,对《十三经注疏》进行新的标点和校勘。全新整理本的整理和审定工作,汇萃了近三十位治学严谨、功力深厚的国学界新一代古文献专家,历时五年多完成。全书的标点、校勘和文字处理,都完全按照古籍整理的规范进行。尤其是在利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如校勘方面,全面吸收了阮元《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及其以后的成果,同时近现代的校勘、辨证、考异、正误等方面的成果也择要进行了吸收,据称总计校雠、疏理各种资料3000余万字,撰写页下校勘记20余万条,240万字,远远超过了阮刻旧本,并且为兼顾研究与普及的需要,还出版了繁、简两种版本,无疑将会为我国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我相信,这个全新整理本将会代替清人校刻的旧本,再流行它一二百年应当不成问题。
返 回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