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公元二零零一年七月十七日
古籍整理留言薄




 

关于处理好古籍整理中普及与提高关系的几点建议


陈祖武

2001年
第一期(总359期)
第二期(总360期)
第三期(总361期)

第四期(总362期)

第五期(总363期)
第六期(总363期)
第七期(总365期)
第八期(总366期)
第九期(总367期)
第十期(总368期)
第十一期(总369期)
第十二期(总370期)
2001总目

 

    

     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这是做好古籍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建国五十余年来,尤其是党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重要指示下发20年来,全国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新世纪伊始,把这些经验和教训认真加以总结,对于做好未来若干年的古籍整理工作,恐怕是会有益处的。
    一、古籍今译是方向,但要精心选择,精心讲评。近20年来,出版了不少古籍今译读物,既有单本的专题力作,也有成规模的大型丛书,方向是对的,成绩也是主要方面。但是其间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一是选题上得过快,研究积累不够,离“信、达、雅”的基本准则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选择未精,不分精华糟粕、轻重缓急,以致有违普及初衷。有鉴于此,谨建议有关出版社对拟议中的古籍今译计划做一次清理,把工作次第安排好。凡已列入计划的项目,确有必要全译者则全译,若非必要,则宜精心选择,适当调整,采取节译的方式来进行。不过无论是全译也好,节译也好,有两项工作似应做好,一项是简明扼要的注释,另一项是深入浅出的讲评。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古籍今译的导读和普及作用。
    二、古籍研究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做好古籍研究工作,是提高古籍整理水准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古籍研究,似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做。一是对典籍本身的深入研究,二是对古籍整理历史的研究。第一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所面临的是一个如何深入的问题。第二方面的工作,则做得还嫌不够。重视古籍整理和研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世代相承的好传统。脍炙人口的孔子删述《六经》,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西汉以降,历代王朝对典籍的访求和整理,史不绝书,成绩斐然。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在这方面更是做了重要的集大成工作。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有清一代学者,每每以毕生精力,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故而方能取得超迈前贤、嘉惠后人的业绩。为了把未来的古籍整理工作做得更好,建议组织适当力量,去进行古籍整理历史的研究。
    三、古籍出版要面向广大读者。把什么样的古籍整理读物提供给广大读者,这里面有一个立足点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都还很不富裕,而当今天迈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中华民族又面临着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和道德素质的紧迫课题。这样一个基本国情,是我们安排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因此,我们的古籍整理和出版,一定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面向广大读者。一方面,若干关系到国家学术和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还要有计划地去实施,规模稍大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项目不宜过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人民群众所需要的、读者的购买力也能承受的项目,我们更要花大力气去做。只有把普及工作做好了,古籍整理和研究水准的提高也才能落到实处。

返 回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