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公元二零零一年七月十六日
古籍整理留言薄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争取更大成绩
项 楚
          

2001年
第一期(总359期)
第二期(总360期)
第三期(总361期)

第四期(总362期)

第五期(总363期)
第六期(总363期)
第七期(总365期)
第八期(总366期)
第九期(总367期)
第十期(总368期)
第十一期(总369期)
第十二期(总370期)
2001总目

 

    

     我国的古籍整理事业,在文革期间降到了最低点。拨乱反正以后,古籍整理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恢复了生机,近20年来,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年前的《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把这项工作作为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提上了中央决策机构的议程,对古籍整理工作的意义、目标、领导机构、人才队伍、规划措施乃至经费概算,都提出了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具体指示。回顾20年来古籍整理工作的发展和成绩,可以说完全是在《指示》精神的指导下取得的。我相信在新的世纪,《指示》的精神仍将指导我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新的世纪,古籍整理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下面是我想到的三点:一是要努力提高古籍整理的质量。不可否认,在20年的大发展中,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古籍整理成果都是精品,但我们应该加强精品意识,争取多出精品,少出次品。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古籍整理和出版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二是扩大选题的范围,在传统选题之外,注意出土文献、海外汉文古文献、民间俗文化文献的整理工作。在压缩低水平重复选题之后,是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多出版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著作的。三是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并重,加强研究是提高整理水平的前提。近年来各种集体编纂的大型总集和类书纷纷推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修书”的太平繁荣景象,令人倍感欣喜和鼓舞。另一方面,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由学者个人陪伴着青灯黄卷,在寂寞的书斋里完成的,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将为中国文化的积累增添更多的创新内容。 浩如烟海的古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在今天仍是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不仅因为他们有黄黄的皮肤、黑黑的眼珠,还因为在他们的细胞中存在着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文化是把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大陆的中国人、台湾的中国人,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国人凝聚在一起的伟大力量。中国文化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大潮给延续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的古籍整理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古籍整理工作自然应该努力适应商品经济的规律,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完全听任它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自生自灭也是极不明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物质的进一步丰富会带来对精神领域的更多关注,这对于古籍整理事业是潜在的利好因素。我相信,只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加强对古籍整理工作的领导和扶持,新世纪古籍整理事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返 回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