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研究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二十多年间,中国进入了学术的繁荣时期,唐代文学研究也迎来了它的丰收季节。在前所未有的开放的时代思潮中,研究者的视野大大拓宽,研究课题的范围逐渐扩大,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成果的数量迅速增加,研究的深度广度大为拓展,研究的队伍也日渐壮大。从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中,已不难窥见未来学术发展的某些新动向。因此,回顾和检阅唐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寻绎和反思唐代文学研究的历程,以适应新世纪对学术研究的要求,不仅是有意义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五十年来,由于政治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学者彼此隔绝,信息不通。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两岸关系的解冻,才开始规模有限的学术交流活动。长达五十年的阻隔,造成了因政治背景不同产生的学术研究的差异,也一定程度阻碍了唐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在新世纪已经来临的今天,为了繁荣学术,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唐代文学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既是两岸学者的共识,也是两岸学者的共同心愿。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台湾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决定由两岸学者共同编辑“当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丛书”,总结海峡两岸近五十年来,尤其是大陆1978年以后、台湾七十年代以来唐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为两岸的唐代文学乃至古典文学研究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唐代文学研究的实绩和轨迹,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参照。
丛书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台湾大学教授罗联添担任主编,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陈友冰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李丰懋研究员担任副主编。编委有安徽师范大学余恕诚、安徽大学陶新民、西北大学阎琦、广西师范大学张明非、东吴大学王国良、成功大学杨文雄、台北师范学院王基伦、彰化师范大学黄文吉等教授。
《当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丛书》包括《当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和《当代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著作提要》两种,共约400万字。其选编时间上限为:大陆1949年新中国成立,台湾1945年从日本占领军手中恢复;下限为2000年20世纪结束。每种分为4卷,1—3卷编选大陆学者的论文或专著,第4卷编选台湾学者的论文或著作。具体划分为:第1卷1949—1978;第2卷1979—1990;第3卷1991—2000;第4卷1945—2000。每卷之后附这一时段的论文和著作要目。“论文摘要”每篇2000字左右,尽量保持原作面貌,每卷不少于160篇;“著作提要”以客观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为主,一般不超过3000字。丛书将于2001年底完稿,
2002年10月前由海峡两岸的出版社同时出版。
丛书的编撰坚持学术质量第一、入选从严的原则,在力求选出每一时段最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唐代文学的各种研究对象,如诗歌、散文、小说、词曲、作家论、作品论、作家群体研究、流派研究、时段研究、唐诗史、唐诗学、敦煌学等;尽量兼顾各种研究手段,如考据、辑补、汇编、编年、年谱、专论、综论、通论以及与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或结合等。
返 回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