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0—11日,2001年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补贴评议会在北京召开。评议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白化文、安平秋、许逸民、杨牧之、陈祖武、余瀛鳌、庞朴、林甘泉、袁行霈、徐苹芳、潘吉星诸先生参加了会议。通过两天紧张热烈的讨论,出版补贴评议工作圆满结束。会上,评议委员们不仅评选出了应予补贴的项目,还就古籍整理出版补贴的评议工作以及这次评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座谈,发表了不少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出版补贴评议工作的新思路
通过这两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补贴的评议工作,评委们认为,我们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很多高水平的古籍整理项目得以顺利出版,就是一个明证。而从申报的项目情况来看,大家比较倾向于今后的评审和资助工作应有所改变。不少评委提出应集中财力,重点资助有重要学术文化价值、体现当代古籍整理水平的大项目的出版,让国家的财政拨款使用得更加有意义。有些评委还建议古籍小组应尽量调动地方财政支持古籍整理出版的积极性,鼓励热心社会文化事业的企业家为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出一份力。也有些评委指出,现在上报的项目有些不是很理想,这一方面是出版社人员的水平问题,一方面也有整理现状的问题。我们的古籍整理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一些比较重要的古籍有的已经整理出版,有的也已做了不少工作了。从这方面来讲,现在是要开拓一些新思路的时候了。对此有评委提出可以请一些老牌子的古籍社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单位清理一下积压的稿件,因为这些存稿就其选题的重要性和学术质量来讲好多并不亚于近年来申报的项目。建议小组采取非常措施,对这些存稿进行评审,并拨款给其中达到出版要求者,促使其尽快出版面世。
二、加强古籍小组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指导
从这次上报的材料上看,大部分申报项目出自整理者自己的专长,一部分出自出版社的选题,现在缺乏的就是古籍小组提出的选题。不少评委建议古籍小组加强指导性,通过在学术界进行广泛调研,集思广益,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方向性的选题,再由出版社竞争承担,这样就将整理出版项目由个人定题和出版社选题拓展到了古籍小组出题。这样做虽然有不少实际困难,但我们的工作质量就会由此更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加强评议工作的规范化工作
总结以往古籍整理出版补贴工作的经验,制订出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要求,使之成为从事古籍整理出版补贴工作的规范化条例,为今后的评议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本会评委们的一致意见。
四、重视新的古籍整理资源的开发
评委们一致指出,流散域外的古籍文献是我们应予充分重视的财富。现在欧、美、日等不少国家都收藏有我国的珍贵古籍文献,我们应努力发掘这方面的资源,想办法将它们复制回来,既有功学界,也无愧国人。也有评委认为,新发现的抄刻本对研究工作很有用处,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推出。
五、努力提高出版社编辑的业务素质
会议认为,虽然专业古籍出版社编辑素质相对较高,但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是有所欠缺,由古籍小组组织开办一些古籍整理出版编辑业务培训班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制订古籍整理出版的规范化条例,也是让编辑掌握与熟悉古籍整理出版业务的一项必要措施。
六、抓好古籍普及工作
通观这次评议会上报的选题,有的评委感觉高水平的普及读物较少,进而提出应做好古籍的普及工作。
此外,有的评委还提出了对专业古籍出版社应加强管理并加大支持力度、制订古籍整理出版长远规划、做好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出版工作等意见和建议。应该说,这次座谈不仅对今后的古籍整理出版补贴的评议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还进一步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研究了相关问题,对如何推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发展和如何拓展古籍选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