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坛,元白齐名,领袖众人。然而身没之后,白氏一枝独秀,元氏则浸然不显。时至今日,依然是学者偏爱白氏,冷落元氏。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校点本《元稹集》,使“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元稹研究多了一点闹热景象。但多少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仍不乏不如人意处。今就其标点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稍事诠释,编排于下,以求正于方家。
(一)《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狂醉》
前诗“红娘留醉打,觥使及醒差”下注云:“舞引《红娘抛打》,曲名。”“红娘”即《红娘子》,见于崔令钦《教坊记》;《舞引》亦曲名,性质与《红娘子》相近,惜本事不详。二者均为用于抛打的著辞曲。校点者不明唐代音乐,误以《红娘抛打》为曲名,实误。正确标点应为:“《红娘》留醉打,觥使及醒差。”注应为:“《舞引》《红娘》,抛打曲名。”《狂醉》末句“舞引红娘乱打人”亦应为:“《舞引》《红娘》乱打人。”
(二)《琵琶歌》
歌云:“《凉州大遍》最豪嘈,《六么散序》多笼。”《唐音癸签》卷十五“遍”条引《梦溪笔谈》云:“曲有大遍,有小遍。……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翕瓦>、崔、哨、催、扌颠、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唐代大曲的结构,有“序曲”、“排遍”、“急破”等。一般开始部分曲调舒缓,无拍,称“散序”;“散序”之后,节拍稳定而缓慢,伴有歌唱的部分称“中序”。“中序”的曲子联唱称“排遍”;“排遍”之后的急拍促舞之曲称“破”;“破”之后又有送曲结束曲调。《六么》,亦名《乐世》、《绿腰》、《录要》,与《凉州》俱为唐代大曲。据以上可知,其正确标点应为:“《凉州》大遍最豪嘈,《六么》散序多笼”。
(三)《立部伎》
诗云:“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法曲”与“胡音”对,分指两种不同之音乐:诸夏之声与边地新声,而非特指某一曲调,故加书名号者误。
(四)《酬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
诗中自注云:“自到会稽已有人写《宫词》百篇,及《杂诗》两卷,皆云是予所撰,及手勘难,无一篇是者。”“宫词”、“杂诗”俱非专指某诗或某集,仅诗之类别耳。此点可从“百篇”、“两卷”及“无一篇是者”揣知一二,故无须加书名号。又,自注云:“乐天于翰林中书(“书”字疑衍),取书诏批答词等,撰为程式,禁中号曰白朴。每有新入学士求访,宝重过于六典也。”《白朴》即白居易所撰制诏程式书。《野客丛书》卷三十“白朴”云:“检《唐书·艺文志》及《崇文总目》无闻。每访此书不获,适有以一编求售,号曰《制朴》,开帙览之,即微之所谓《白朴》者是也。为卷上中下三卷,上卷文武勋阶等,中卷制头、制肩、制腹、制腰、制尾,下卷将相刺史节度之类,此盖乐天取当时制文编类,以示后学者。”《六典》即《大唐六典》或《唐六典》,李林甫为宰相时编撰,为唐代典章制度之书,研习唐代文史者不可不读。故“白朴”、“六典”均应加书名号。
(五)《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
序云:“至于庙议末学,江花陋词,无不记在雅章,以备光宠,不胜惶骇惊惭之至。”“庙议”指《迁庙议状》,见元集卷三十四;“江花”指《使东川》组诗其十三《江花落》,见元集卷十七。“庙议”、“江花”均应加书名号。
(六)《法曲》
诗云:“吾闻黄帝鼓《清角》,弭伏熊罴舞玄鹤。舜舞干羽苗革心,尧用咸池凤巢阁。大夏武皆象功,功多已讶玄功薄。”“咸池”,古乐曲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乃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礼记·乐记》云:“《咸池》,备矣。”郑玄注云:“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大夏”亦单称“夏”,《礼记·乐记》注云:“夏,禹乐名也。”“”亦称“大”,《集韵》云:“,一曰汤乐名。”“武”亦称“大武”,《汉书·礼乐志》云:“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它们均为周代“六舞”之组成部分,故《周礼·春官·大司乐》云:“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
》、《大夏》、《大濩》、《大武》。”郑玄注云:“此周所存六代之乐。”故“咸池”、“大夏”、“濩”、“武”均应加书名号。
(七)《驯犀》
诗云:“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击壤”加书名号误。仅属用典“击壤而歌”。
(八)《桐花》
诗云:“君皆傲贤隽,鹿鸣有食芹。君闻祈招什,车马勿。……君闻薰风操,志气在。”“鹿鸣”,《诗经·小雅·鹿鸣》其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芩。”稹诗本此。“祈招”,《左传·昭公十二年》:“倚相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亦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儿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故“祈招”应加书名号(《奉制试乐为御赋》已加)。
(九)《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志云:“时王叔文恃幸,异公意不随,卒用公意,郓果。”“不随”应下读。所谓“异公意”,指王叔文与墓主李建意见相左;所谓“不随”,指李建性情骨鲠,不肯屈己以从人。
志又云:“先是襄帅均献在邸,丞相命俟节以献之,公力争,不果(马本、四部丛刊本、《全唐文》作“可”),意作谬官诗。”“意”当上读,为“不果意”。“不果意”意即事情没有按自己的意图发展,结果非自己所愿。又,“谬官诗”为李建所作诗篇之名,应加书名号。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云:“为御史时,上任有遏其行事者,作《谬官诗》以讽。”
(十)《叙诗寄乐天书》
书云:“仆时孩,不惯闻见,独于书传中初习,理乱萌渐,心体悸震,若不可活,思欲发之久矣。”“理乱萌渐”应上读,否则,不成句矣。
书又云:“不数年,与诗人杨巨源友善,日课为诗,性复僻懒,人事常有闲暇,间(宋蜀本作“闲”,是。)则有作,识足下时有诗数百篇矣。”“人事”应上读。“僻懒人事”,意为疏庸于一般日常人际交往。
(十一)《奉制试乐为御赋》
赋云:“听《祈招》之什,冀绝迹于覆车;赋盘游之词,俾虑危于朽索。”《尚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所谓“盘游之词”当指此。“盘游”当加书名号。
(十二)《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志云:“公再娶,前夫人荥阳郑之尚女,后夫人范阳卢国倚女封范阳郡君。七女三男,三女既嫁,郑出也。两男三女出于卢,逞千牛,乃明经,迅挽郎。”“娶”下应用句号,“封”前应用逗号,“男”下应用句号,“卢”下应用句号,“乃”原作“<辶西>”,二者虽为异体字,但用于人名,则当以“<辶西>”为是。从“逞”、“<辶西>”、“迅”可看出三人为胞兄弟,此三人亦即“十女三男”中之“三男”,其中一出于郑,二出于卢。
(十三)《招讨镇州制》
制云:“由是言之,亦在化之而已。逮我长理,何其远哉?岂朕之满假荒宁,自圣而不可教耶?将朝之魁梧骨更,自持而莫我念也。二者之来,昔朕不敏,内省终夕,其心洗然。”“逮我”句与“岂朕”句非并列疑问句,下文“二者”自不当指此。细味“将朝”句,亦当为疑问句,由疑问词“将”引起。所谓“二者”云云,当指此二疑问句所提出之问题。故而,“念”后之“也”当为“耶”音近之讹,其下应用问号(卢校宋本作“耶”,是。其它诸本误)。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