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评介
朱玉麒
聂石樵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
版。
本书共分3卷,清晰的历史意识与文体意识构成其著述的座标。其文学
史大体按中国历史发展的时段论述唐代以前文学演进的历程,但又不做机械
的朝代更换。如在魏晋南北朝卷的时段划分上,作者将汉末纳入到本卷的叙
述中,又将南北朝文学从魏晋系统中区分出来,把从刘宋到隋的阶段概括为
六朝文学;汉末之下就、隋朝之上承,堪称是基于社会最本质结构的划分,
无疑更接近文学发展的真实情况。历史意识的座标线还表现在“以史证诗”
方法的贯穿上,“用历史事实和文化背景阐释各代诗歌和其它类型作品之内
容”(魏晋南北朝卷跋语)。这显然最为符合中国文学与政治密切关联的特点,
尤其在文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杂型文学特征明显的唐代以前,使得作家、
作品的内涵得到深刻、丰富的展现。文体意识成为本书的另一条座标线。作
者遵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修史原则,对各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发展、
演变,都认真进行考察。从上古之文仅分散、韵两类,到六朝时期发展为诗、
乐府、赋、骈文、散文五类,均分立章节进行明辨。
资料与裁断的并重也构成本书的重要特徵。作者化费很大气力做原始资
料的钩沉、考订,并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宏富的材料在其精深识
力的编排下,为每一个阶段的文学史提供了丰富、真实的资料长编。不仅如
此,作者在拥有大量史料下作出的裁断更使本书超越资料奉献的功德,为读
者把握文学史现象提供了理论的视野和阐释的金针。由于资料掌握得全面,
作者便常有超越他人的新见。如《老子》,其思想史、文学史的价值人所共
道,作者的论述则标以“老子之韵文”(先秦卷第323至337页),突出
介绍其韵语谣讴在诸子散文中的形式特徵,颇中肯綮。又如六朝时期重要的
“文笔之辩”,亦是治中国文学史者所共识,作者则列举丰富的文论资料,
提出“文”、“笔”之外,更有“言”之一类,从而更为准确地涵盖了当时的
文体以及文学认识观念(魏晋南北朝卷第20至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