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公元二零零一年七月十六日
古籍整理留言薄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简讯

2001年
第一期(总359期)
第二期(总360期)
第三期(总361期)

第四期(总362期)

第五期(总363期)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讨会”召开
    《中国文物报》2001年3月7日载,2月26至28日,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文物》编辑部联合召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讨会”。该讨论会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新版《中国历史陈列》系列学术研讨会之二,中国历史博物馆将在新版《中国历史陈列》的学术指导思想与框架结构上吸取研讨会的有关研究成果。
*《魏源全集》整理出版工作启动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7日载,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的《魏源全集》,2月28日正式启动整理出版工作。《魏源全集》的整理出版,是湖南地方古籍整理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早在1982年,《魏源全集》和《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一起列入国家“七五”期间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称湖南古籍整理“四大全集”。时至今日,王、曾、左三大全集已在1995年前后整体推出,在海内外和社会各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魏源全集》因为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仅出版了《诗古微》、《海国图志》等部分著作。这次,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和湖南出版集团将従重点图书出版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承担具体编辑出版工作的岳麓书社也将统筹安排编辑力量,确保《魏源全集》作为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的一份厚礼,在2004年前整体推出。
*超星数字图书馆建成四大特色书库
    《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14日载,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www.ssreader.com)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推出特色服务和专业服务,已陆续建成资深院士图书馆、国家档案文献图书馆、文史资料图书馆以及工具书中文参考系统等独家馆藏,吸引了大量读者访问。其中,国家档案文献图书馆收藏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珍贵文献资料,由原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牵头制作;文史资料图书馆收藏了各地文史资料,是目前最全的馆藏。
*亚洲史学会第十次研究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文物报》2001年3月14日载,3月7~8日,亚洲史学会第10次研究大会在北京召开。受亚洲史学会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担了此次大会的筹备、组织工作。亚洲史学会是国际性的学术团体,1990年3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并举行第一次研究大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研究大会。其会员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亚洲各国的考古学者、历史学者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研究者,也包括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従事亚洲历史学和考古学等方面学术研究的学者。学会的宗旨是加强对亚洲古代史和考古学等人文科学领域中的历史科学的研究,促进各国学术界之间乃至学者个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讨论,切磋学问,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出版
    《光明日报》2001年3月19日载,著名汉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施坚雅1977年主编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的中文译本最近将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在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浙江大学陈桥驿教授的指导下,従1982年开始翻译的。经过2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70万字的巨著的翻译工作。1997年,《中华读书报》对此的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包括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等在内的18家出版社纷纷与译者联系,表示要出版这本书。河南省常垣县县政府还来函表示愿为此书出版解决经费问题。最后,经多方协商,该书确定由中华书局出版。
*“华夷之辨”观念的负面影响
    《文史哲》2001年第1期载刘锋焘《艰难的抉择与融合——浅论“华夷之辨”观念对中华民族史的负面影响》一文认为,“华夷之辨”的观念对中华民族之融合史曾经产生过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它阻碍了中华大家庭内部各民族的融合,延缓了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同步提高。这一负面影响在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经过长期的交流与磨合,一方面,少数民族统治者従观念、政策到具体行动等各方面都尽力淡化华夷之别;另一方面,汉族人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最终使“华夷之辨”观念的消极影响不断地艰难地被消除,各民族间进一步融合,従而使中华民族变得更为团结、强大,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出版
    《上海新书报》2001年4月1日载,近日,葛兆光教授撰写的《中国思想史》第二卷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两卷,120万字。第一卷《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出版于1998年,对従上古到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叙述了经过唐宋两代建构起来的中国古代知识、思想与信仰系统的最终确立与逐渐瓦解过程。
*《东夷图说》具有珍贵历史价值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1期刊载汤开建《中国现存最早的欧洲人形象资料——〈东夷图说〉》一文认为,《东夷图说》是一部长期以来被人忽略的中外交通史典籍,其中的《佛郎机图》与《吕宋图》是现存最早的中国人绘制的欧洲人图像,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出任广东右布政使的蔡汝贤。由于是书曾为《四库提要》作者所否定,本文従多方面进行考证,认为此书所载为当时人记当时事,并非虚谬,且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关于乾嘉考据学成因的探讨
    《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登载敖光旭《20世纪的乾嘉考据学成因研究及存在的问题》一文,在对20世纪以来学界探讨乾嘉考据学的形成原因作总结回顾的同时,着重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概念的混乱造成论题的歧义和转移;由于对乾嘉考据学的形成和分期缺乏明确的描述和界定,导致认知的时空错位和对其发展过程表述的矛盾;过于突出儒学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在理路”;従否断式论断到“堆马铃薯”式的结论。另外强调,因明清之“夷夏鼎革”而空前高涨的民族意识对乾嘉考据学的形成起了关键和枢纽作用,而这一点却被长期忽略。
*《敦煌石窟全集·专题卷》画卷陆续出版
    国学网(www.guoxue.com)载,大型画册《敦煌石窟全集·专题卷》即将完成编纂工作。先期完成的画卷正陆续出版。该书是一部以专题形式对敦煌艺术产生、发展、演变、消失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专著。共分为佛传故事、净土变、华严经、法华经、报恩经、塑像、飞天、音乐、舞蹈、山水、建筑、动物、人物、民俗、服饰、交通、生产工具、体育军事等二十多个专题,被敦煌专家誉为“敦煌石窟百科全书”。该书自1989年开始整理编纂。全书共分28卷册,每卷5万字,配有彩图300幅。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分别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上*人民出版社出版。《民俗画卷》、《动物画卷》、《法华经画卷》、《佛教东传故事画卷》等专题卷册已先期出版,《交通卷》、《建筑卷》、《舞蹈卷》、《山水卷》将在年内出版,全书预计在2003年出齐。学术界著名敦煌研究专家参与了画册编纂工作。其中,舞蹈、体育等专题首次聘请有关的史学研究员编纂完成。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