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履泰 俨山
桃花水涨波微绿,泼剌鲜鱼鳞六六。
蒹葭霜露一泓秋,银鲈三尺满江头,
于时舞棹持轮往,盈筐满簏惟予求,
伊谁踪迹侪渔侣,机心却付东流水。
家风瓶钵是生涯,屈溯当年有船子。
当其参得药山禅,心空四大涵真诠,
红尘欲度迷津者,清风明月常随缘,
所嗟上无片瓦覆作屋,下无锥地驻吾足,
扁舟来往水云乡,手袅青丝揭楚竹,
白云深处下迟迟,一竿钓遍秋江隩,
就中三昧无人知,滩头时伴闲云宿,
独有夹山大欢喜,密谛真如参烂熟,
诚也自喜得传人,一个半个时相续,
覆舟长逝了因缘,抛却渔竿渺尘俗,
钓丝冷落千余年,钓滩遗迹今犹传,
数间老屋作古刹,四围竹树交云烟,
君不见严子陵,钓台终古常峻嶒,
又不见张志和,钓徒姓氏留烟波,
钓滩船子三相参,此是西天竺国真伽蓝,
游人凭吊仰高躅,情绪依依宛在月,
夕阳影里推孤篷,水色苍茫暗林麓,
吁嗟乎!我生不及见垂纶,一卷机缘何处读。
◎宋涟 大憨
昔日抛舟去,而今拨棹来,
机缘存一线,终古不尘灰。
船子留残碣,高人久未闻,
钓滩烟水月,一并付漪云。
◎徐辰角 铁厓
荷花荷叶媚清涟,销夏湾头绝可怜,
明月下,晚风前,往来只有橛头船。
◎丁益灿 修眉
鱼贪芳饵钓贪鳌,我本无贪不取毫,
只有一端贪不免,掉回载月月盈舠。
◎倪式璐 渔村
方外一孤舟,垂纶昔日游,
乾坤千古月,芦荻半滩秋。
缘在僧何在,机流水亦流。
欲寻船子迹,云树不胜愁。
◎朱楠 国珍
滩前滩后几经过,拨棹声中晚唱多。
听遍棹歌三十九,自编一阕自家歌。
◎陆惇恪 芗坪
鸭坡凫渚浴鸥汀,撑出渔舟入杳冥。
一阵荻花疏雨过,矶边垂钓柳边停。
◎成章宣
不把袈裟换绿蓑,惯随行脚念弥陀。
一声佛号千声梵,都逊前滩拨棹歌。
◎高以寀 小琴
江边何日始行舟,江上何人始钓游,
水自不回云自去,钓滩依旧月如钩。
◎曹灴 雪厓
上无片瓦下无地,一舸飘然身无寄,
临渊岂有羡鱼心,持竿水上等游戏,
往来只在朱水滨,扣舷吟啸无昏晨。
脱尽三千大千劫,离却苦海超迷津。
蓑衣箬笠颇自得,打破禅观此游息。
何用别求选佛场,一泾便是极乐国。
道吾云岩皆旧俦,随缘而度成独修。
不是钓鱼是钓道,钓得上乘乘孤舟。
夹山既与传心要,拨棹清歌成绝调。
钓滩犹厌累红尘,一脚踏翻遂罢钓。
只今松泽剩孤亭,几度临流独凭吊。
千秋一点禅心存,半滩明月长相照。
◎曹荣 大文
一自禅师载月过,争传此地棹声多。
待他明月滩头上,自拨兰桡自唱歌。
◎觐仁愚
三江两信去来潮,荻渚芦汀各自摇。
公既推篷我学钓,滩头明月互相邀。
◎周嘉会 云亭
一心向道遍求师,领悟由来不费辞,
千古机缘何处见,当头一喝点头时。
◎骆鹏翮 月艇
不向西来不向东,一竿江上钓秋风。
晴波绿,霜叶红,几世修来作钓翁。
◎周陛联 补梅
船子风流不可攀,夕阳仍照翠微湾。
滩头寂寂无人到,诗思禅心一味间。
◎叶光史 青垂
不图作佛不求仙,才过清江又藻川,
同鸥宿,抱月眠,钓罢归来不系船。
◎丁益美 实夫
春水三篙碧浪添,秋江一色带汀簾,
潮初长,风又恬,水晶宫里漾银蟾。
◎薛体洪 愚亭
红榴花放绿荫多,趁着龙舟几度过。
四面人家两岸树,一枝柔橹几声歌。
◎超然治
几度经游泛小舠,时闻清梵吼蒲牢,
忽思滩上人千古,惟有门前水半篙。
◎胡廷镜 远山
年时来往荻花洲,问我行藏指钓舟,
自唱棹歌归去晚,一江岁月一滩秋。
◎顾大章 平阶
一舟许大一帆轻,惯把舟儿载月行,
潮初落,汐又生,者段机缘话不清。
◎陆汧 蓉斋
路隔红尘身自安,芦花深处不知寒,
流湛枕,霞可餐,一江风月一渔竿。
◎金堃标 式庵
一舟来往水云乡,只有纶竿意味长,
亡得丧,莫评量,宿向芦汀梦亦凉。
◎严溶 德沛
六尺丝竿万丈波,游鳞不遇竟如何,
拨轻棹,唱高歌,夜静归来月一蓑。
◎童汝霖 阆峰
半篙春水碧溶溶,船子风流迥不同,
试向江头觅陈迹,捞来虾子带微红。
◎严济 舫渔
六尺纶竿八尺舟,潮来潮去任清流。
住住住,休休休,转眼风波得自由。
窄艇长桡惯自操,往来江畔饱风涛,
风烈烈,水滔滔,只要源头认得牢。
◎顾璜 兰谷
我岂灵山会上人,没踪迹处好藏身。
滩头新买三间屋,闲与禅翁理钓纶。
◎包汝夔 燮功
迳转溪回花木深,阇梨引我到禅林。
一钩澹月松间照,照见空滩古佛心。
◎怀朴淳
三十年来作钓徒,滩头拨棹往来歌,
一钓水月机缘尽,试问钓竿意若何?
◎张策新 静渠
人在苍茫烟水间,夕阳时趁暮潮还,
到彼岸,泊前湾,清江流急白欧间。
◎丁益彬 雪渔
荻芦瑟瑟水漫漫,此地依然古钓滩,
滩水至今深见底,任予收放一纶竿。
◎张清新 六花
新年买得一渔舟,箬笠蓑衣游处游,
意不在鱼鱼不钓,月明滩上伴间欧。
◎丁益琳 子香
一波万波流至今,一竿半竿谁知音,
棹入芦花最深处,白云明月澹禅心。
◎顾其钟 棣友
三面湖楼一钓船,西亭北去小桥边,
钟声初歇萧声起,吹却渔灯抱月眠。
◎丁繁滋 耘庄
不图作佛扣禅开,家住朱泾古钓滩,
我亦爱徒滩畔钓,半竿斜日一竿间。
◎沈琎 香齐
遥看渔火点秋江,近听 钟断续撞,
夜半何人轻拨棹,棹歌和月人篷 。
◎陈藻 观颜
今夜孤舟拨钓滩,钓滩风景夏犹寒
天青月白江澄练,只少禅翁一副竿。
◎奚载福 厚齐
垂钓江千岂羡鱼,丝纶尺漾清渠里,
钓三寸,如何道,水底天开月影虚。
◎倪斌 蓉圃
船子棹歌三十九,歌馀还觉逸篇多,
我将滩上云和月,补作当年一首歌。
◎吴澄 西梅
一竿垂钓三年成,理豁何须口作声,
跳入波心人莫讶,莲花原是水中生。
◎张炳新 星标
一叶扁舟,那个丝垂千尺,镜空明,
尘凡不隔,枫林遥赤,芦花新白,
浅溪湾恍逢禅客。
淮阴严濑,那及烟波泛宅,棹歌声,
犹随渔笛,锦鳞无色,红虾留迹,
对晴滩半篙寒碧。
--调风中柳
◎巨音净
林庵不隔泖西东,一楫往来风月同;
羡子牵舟岸上住,我从滩外更推篷。
◎照月池
惯向江头理钓丝,投竿无处却空持;
云澹澹,月迟迟,不弄聪明不卖痴。
◎顾其秀 松岩
来由来船去有船,大家摇动水中天;
天接水,水涵天,人从镜里过年年。
◎夏道溁 香泉
持纶默坐对江烟,欲觅金鳞假钓船;
载得药山宗旨在,好乘明月度随缘。
去来无定认安流,一点禅心一叶舟;
约略荻花红蓼畔,棹歌声里满江秋。
◎冯宝田 研农
世间有佛本无仙,月到中天印万川;
投竿宿,卷丝眠,不知何处觉空船。
却筏披裘上钓台,何曾高处绝尘埃;
寻快乐,莫疑猜,江心毕竟少人来。
◎曹相钟 大镛
垂竿舞棹独优游,混迹渔翁得自由,
一遇锦鳞头暗点,至今三寸尚悬钩。
◎丁繁衍 椒圃
者重公案果谁知,漫理竿头千尺丝,
不是功深兼妙悟,如何能到点头时。
◎丁繁炳 午亭
寒滩不断流,棹歌非绝调;
拨棹又推篷,滩畔还垂钓。
◎丁繁培 溉馀
侬家久住钓滩头,无限溪山一棹收;
应有烟蓑旧相识,冷云南北买渔舟。
◎程若荣 仙耕
游鱼发发跃滩头,方外有人系钓舟;
太息世间贪饵者,随流多少误衔钩。
妙契渊源证逝川,一竿水月眼前禅;
尘缘觑破心机发,千古机缘任自然。
◎卢槐茂 一斋
沙平岸阔水潺潺,船子当年寄此间;
俗累净时孤艇远,禅心澹处一竿闲;
不嫌方外收纶晚,好像湾头载月还;
踪迹欲藏藏不得,机缘终古布人寰。
◎袁日新 坤芳
久把纶竿钓碧浔,点头三下遇知音;
朱泾千古滩头水,流出当年古佛心。
◎沈绍珩 金波
游戏滩头屏俗缘,一滩秋水泻涓涓;
碧云深处香烟锁,打桨推篷惯放船。
◎静江濬
短艇孤篷载酒过,朱泾渡口水云多;
前滩好月留人宿,君拨兰桡我唱歌。
◎高咸池
千古一纶竿,重向滩头钓;
日夕不逢人,皓月还相照。
◎月印诚
来不可知去莫追,白云深处欲依谁;
无片瓦,少立锥,扁舟拟把一竿随。
◎姚国栋 霞村
日向江头坐钓船,一竿之外无别缘;
等闲不解垂纶意,且自推篷抱月眠。
◎姚国荣 南良
生涯多半在滩头,日向江头钓不休;
萧萧雨,瑟瑟秋,只有渔翁不解愁。
◎夏履坊 金埜
霜染枫林秋欲残,招寻幽寺尽盘桓;
桥边丛竹通禅径,窗外菰萝绕戒坛。
犹有遗容悬粉壁,更谁放艇问烟滩;
我来弔古空馀感,水色苍茫冷钓竿。
◎孙璧 石庐
棹歌声歇集机缘,屈指咸通岁一千;
浮世几随尘劫换,精蓝常并钓滩传;
心空般若无馀地,生会真知不欲船;
欲问踏翻去时迹,朱泾泾水碧於烟。
◎薛体芳 国梁
锥地了无船上居,纶垂千尺漾清渠,
离钩解得如何道,一水空明万象虚。
陈怡 竹坡
指点迷途据要津,长竿短棹一闲身;
扁舟踏覆人归去,水色天光千古心。
◎姚映奎 经西
古寺萧萧芦荻秋,昔年船子此勾留;
一竿一叶今何在,门外寒滩空自流。
◎在修行
船子当年只有船,钓竿垂处见诸天;
偶来东土无人识,空向滩头自证禅。
◎应宗静
天公付我好生涯,一叶扁舟便是家;
晴波里,钓竿斜,者样功夫那得差。
◎慎初证
三寸离钩千尺丝,朱泾今日也寻师;
师偏不把桡来打,棹拨空明若个知。
◎自成诚
一竿从不计工程,钓得滩头彻底清;
毕竟诚师成个事,自惭名合祖师名。
◎怀峰海
一叶扁舟任所之,西亭桥畔舣舟时;
年来我亦随缘度,独钓寒滩人未知。
◎法忍寺结界记
宋 智圆
船子和尚名德诚,不知何许人,尝泛小舟,放浪江湖间,垂纶舞棹,歌咏自适。洎道传 夹山,遂覆舟而逝。而朱泾多所游止,故立像于此院。元丰三年暮秋月望,予以众命结界, 负锡至此。考其创置之始,而古无记传,惟石幢所载,乃唐咸通十年立也。又寻井阑题记, 仍有会昌之号,疑其古刹今废,至咸通复兴耳。旧名建兴,今朝治平中,易为法忍。前代住 持累不得人,零落尤甚。今惟秀者,力勤营治,渐复完密。又谓:僧舍不结界,则法律不可 行,法律不行,则与灵祠邮舍何以别乎?乃和悦院众,面阐斯法利。至於立标分相,集僧唱 结,皆遵律范。来者幸无疑焉。
◎西亭兰若记
林希逸
西亭者,檇李僧若圭所建也。其地则船子诚师游歌旧处也。圭宗天台之学,而慕船子高 风,即其故地,作为此亭。聚群衲讲颂其间,冀一遇如船子者焉。四方闻而高之为歌咏者甚 众,而圭犹将有记焉。俾泳属余,余曰:圭之所以慕于师者,何以哉?余尝求师之本末矣, 师,蜀人也,事药山三十年,尽得药山之道。晚节游吴,寄以叶舟,往来华亭朱泾,自为歌 诗,时以唱咏渔者传而和之。既又思其学之未传也,以其意属之道吾。道吾指夹山即江次谒 之。一语而契,乃蹴其舟自没以化。师之自立孤高如此!圭之所慕者何以哉?嗟夫!学伯夷 之清者,不必皆饿于西山;学屈原之忠者,不必皆沉于汨罗。堂序虽安居之所,以无心则犹 虚舟也;躯壳虽存视之,以无我则犹浮沤也。迎其始而知所以得,则药山犹在也;溯其终而 知所以传,则夹山未死也。船子何人哉?余素爱船子之歌,而又嘉圭之志,故为之记且书, 俾泳篆其额。泳,余子也,亦与圭为方外友。景定三年九月。
◎西亭兰若记
北磵简
诚禅师号船子,蜀东武信人。在药山三十年,尽药山之道。逮其散席,浮一叶往来华亭 、朱泾,上下百馀里。林塘佳处,意所适则维舟,汀烟渚蒲间,咏歌道妙。其言与志公、玄 觉诸老脱略。笔墨畦畛处若合符节。识者味其满船载月,未尝不叹其汲汲于得人,以为不负 祖宗计。夹山去后,覆舟而归。乃知佛祖在人间,世断无他事。西亭三咏,照耀天地,虽乳 儿灶妇能歌之。即其言,观其行,廪廪所不死者,不与凡辈共尽。自是松泽山水益明秀,至 今称水国名胜。一经品题,千古改观。妙贤起遗烈,结茆于咏歌处,曰"西亭兰若"。樊圃 树艺,一竹一石,皆有次序。菱芡浮实,苹蓼交映;落帆半夜,荷笠亭午。开扉相延,抵掌 啸咏。冀遇如船子者,求一言之益,而拔俗于千仞之上。使其徒若圭,问予所以相遇之道, 则谓之曰:船子之昭昭,如日丽天;尔之拳拳,如水在地。彼以不息照临,尔以不息流注。 均具不息之道,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何俟一语之益,然后为得哉?书以授 圭,使归以告贤。
◎推篷室记
元 明本 幻住
昔船子和尚,神心廓悟,尝泛舟于烟波芦苇间,日与渔歌牧笛相酬酢,似无意于传唱之 门者 。逮遇夹山,则其迅机峻,令电走风飞,破执荡情,一髮无贷。末後一句,命若悬丝,踏破 虚空,有谁敢拟。为人痛快,未有如是之作者。今朱泾法忍寺,乃其覆舟委篷之地。寺之沙 门舜滨,始习贤首教。大德壬寅搆别室于寺之侧,扁曰推篷,盖有意于推船子既委之篷也。 余丐食吴江,遇师于偃梅之正受,语及建立之由,属文为记。余曰:船子既没,其所不与舟 同覆,篷俱委者,是道也。道之即文字而谓教,离文字而谓禅,今五百年矣,驾其既覆之舟 于蒲团禅板之间,推其已委之篷于方等忏摩之上,融古今于一瞬,空迷悟于寸心,馀烈遗风 ,尚可想见,经世传远,相续不断,推篷之意,岂虚设也哉。故直笔以记之。
◎重建推篷室记
本朝 朱栋 二垞
唐神僧船子委篷以去,元沙门舜宾创别室于法忍寺侧,颜曰推篷。幻住道者为记勒石, 不知 何时移建下圩。年久失修而圯。嘉庆三年春,余与丁君子香、张君六花同游寺中,住持漪云 上人指院後隙地曰:此元建推篷室之遗址也。慨然有兴葺意。于是日颂华严,多方劝募,两 君复赀助之。重建三楹于初地,逾年落成,请余为记。余曰:善作者必善成,善继者必善终 。方其室之议葺也,如解维遇石,尤牵挽犹恐不及。及其既建也,如顺风扬帆,一瞬百千馀 里。迨今既成也,又如卸帆停泊,安卧枫湾荻渚间。昔余尝从汉及江,渡洞庭,达星沙;复 由湘水滩,行经江右,渡鄱阳钱塘而返,走水程四五千,所恃一篷。於未推既推,可委得委 之时,亲涉其境。大概始难继易,而後即安。一日如是,万里如是,终身行道罔不如是,作 室如是,凡事如是,我道与释道亦莫不如是。噫,推篷之义大矣哉!夫船子上无片瓦,下无 锥地,终委篷始推篷者也。顺宾若考肯堂,厥子肯构,继推篷终委篷者也。能委篷而推篷, 今日之漪云即舜宾即船子也;後来之推篷,皆船子皆舜宾皆漪云也。余非知道者,仍以委之 推之之义继幻公而为之记。 嘉庆四年三月。
●附录
◎推篷室初稿序
清 周霭联
余读机缘集,船子有拨棹歌三十九首,其前三作七言小诗,馀皆渔歌子词。世但知船子 为佛 祖,不知为唐诗人,为唐词人也。夫我儒之学,通明广达,讲求精微,去利欲,明死生,然 後心地清而语圆澈。前人每以禅喻诗,盛唐王、孟、韦、柳诸公,皆通禅理,法取乎空灵, 钝根人可以不作。我邑漪云上人,俗出华亭沈氏,先世以儒术显,父兄皆名诸生。上人读儒 书,明儒理,得度于法忍寺,进具戒律,历参达尊、树莲二师。重建推篷室,高栖浩然,道 风远布,延主东林师席。手辑续机缘集行世,船子拨棹歌有嗣音矣。暇则往来峰泖间,与诸 名人酬和,艺益进,名益高,著作益富。录近时所作若干首附于机缘,请余为序。余曰:世 之工诗者,竟体稳惬,往往多俗情俗调,有乖风雅。惟一二空山老衲,矢口成吟,别有一种 清气流溢于行间。唐之禅人,如皎然、齐已辈三十馀人,逸韵高情,传唱千古,始知心地清 明者,一无所有而无所不有为可传。今读漪云诗,既能歌船子之歌,又能作皎然齐已之诗, 其出入三唐,深得理趣,益叹禅可以喻诗。漪云之为禅人,漪云之为诗人也。虽然皎然集于 頔序之,齐已白莲集孙光宪序之,余非两公比重,违其义而勉应之。从此云月之夜,江枫沙 鹭之间,夜唱高吟,与拨棹声相上下,船子乎?抑皎公已公乎?漪云自此远矣。
肖廉周霭联拜
◎重虚堂增补有关船子事迹之记载
《佛光大辞典》
船子德诚:唐代禅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名德诚。随侍药山惟俨三十年,为其法嗣 。尝至浙江华亭,泛小舟随缘接化往来之人,世称船子和尚。传法予夹山善会禅师后,自覆 舟而逝。有关师传法夹山善会之因缘,禅林中称为"船子得鳞"。鳞,指有金色鳞之鱼,比 喻众中之大力者。师虽得药山之法,然以性好山水,而致日久仍无嗣法之弟子以报师恩,后 因道吾而得夹山善会,善会并从师之问答教示而得开悟,后蒙印可,成为嗣法弟子。[祖堂 集卷五、景德传灯录卷十四、释氏稽古略卷三]
《五灯会元》
船子德诚:船子德诚禅师秀州华亭船子德诚禅师,节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药山 ,与道吾,云岩为同道交。洎离药山,乃谓二同志曰: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予 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 ,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遂分携。至秀州华亭,泛一小舟,随缘度日 ,以接四方往来之者。时人莫知其高蹈,因号船子和尚。一日,泊船岸边闲坐,有官人问: "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师竖桡子曰:"会么?"官人曰:"不会。"师曰:"棹拨清波, 金鳞罕遇。"师有偈曰:"三十年来坐钓台,钩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 归去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三十年来 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 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别人只看采芙蓉,香气长粘绕指风。两岸映, 一船红,何曾解染得虚空,问我生涯只是船,子孙各自赌机缘。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 无可传。"道吾后到京口,遇夹山上堂。僧问:"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无相。"曰 :"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无瑕。"道吾不觉失笑。山便下座,请问道吾:"某甲适 来只对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 师在?"山曰:"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吾曰:"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 处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 。"山乃散众束装,直造华亭。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 住即不似。"师曰:"不似,似个甚么?"山曰:"不是目前法。"师曰:"甚处学得来? "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师又问:"垂丝千尺, 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 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 清波意自殊。"山遂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师曰:"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 山曰:"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师曰:"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山乃掩耳。师 曰:"如是!如是!"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三十年在 药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 ,无令断绝。"山乃辞行,频频回顾,师遂唤:"阇黎"!山乃回首,师竖起桡子曰:"汝 将谓别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古尊宿语录》(卷第四十八《佛照禅师奏对录》)
船子德诚:夹山初住润州鹤林时。道吾到遇上堂。有僧问。如何是法身。云无相。如何 是法眼。云法眼无瑕。吾不觉失笑。夹山便下座。请道吾问。某甲适来祗对僧话。必有不是 处。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云。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夹山云。某甲甚 处不是。望为说破。吾云。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秀州华亭船子处去。夹山云。此人如何 。吾云。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和尚若去。须易服装束。夹山乃散众易服。直造华亭。船 子才见便问。大德住什么寺。夹山云。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云。不似又不似个什么。 夹山云。不是目前法。船子云。甚处学得来。夹山云。非耳目之所到。船子云。一句合头语 。万劫系驴橛。船子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夹山拟开口。船子以篙 打落水中。才上船。船子又云。道道。拟开口。又打。夹山于此有省。乃点头三下。寿皇云 。他到此悟也。师云。可谓庆快平生。师又曰。船子云。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夹山遂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船子云。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夹山云。语带玄而无 路。话头谈而不谈。船子云。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夹山乃掩耳。船子云。如是如是。遂嘱云 。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药山。单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后 不得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头边。接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夹山乃辞行。频频回顾 。船子遂唤。阇黎阇黎。夹山回首。船子举起桡云。汝将谓别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景德传灯录》
华亭船子和尚。名德诚、嗣药山。尝于华亭吴江泛一小舟。时谓之船子和尚。师尝谓同 参道吾曰。他后有灵利座主指一个来。道吾后激勉京口和尚善会参礼师。师问曰、座主住甚 寺。会曰、寺即不住。师曰、不似又不似个什么。会曰、目前无相似。师曰、何处学得来。 曰、非耳目之所到。师笑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 速道速道。会拟开口。师便以撞在水中。因而大悟。师当下弃舟而逝、莫知其终。
[版本讯息]
编 者: 上海文献丛书编委会
书 名: 上海文献丛书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 一九八七年十月第一版
一九八七年十月第一次印刷
ISBN: 7-5617-0040-7/I.002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