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出行参考
气预报

           未名湖畔話兩岸,大學堂裡說中文。
                            專訪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溫儒敏老師
  
    大陸進行改革開放,以及台灣政府開放交流以來,兩岸中文學術界的
互動可謂相當頻繁。學者專家們利用各種學術會議,在對話與研討中增進
彼此的瞭解,對學術的進步有絕對正面的助益。然而,相較於師長們的緊
密接觸,兩岸年輕學子卻一直沒有機會認識對方。對於兩岸學界的交流來
說,可謂一大憾事。台灣「築夢基金會」為了彌補這樣的缺憾,甄選了來
自各校中文所的碩博士生十三人,由翁岳靇執行長及東華中文的郝譽翔老
師領隊,於三月二十四日出訪北大中文系,進行為期八天的參訪活動。期
間除了課程旁聽、專題研討、參觀學術機構之外,亦遊覽了故宮、長城等
名勝,最難得的是結識了許多對岸最頂尖的中文學界後起之秀。隨著日後
彼此之間訊息的交換、情憾的聯繫,使得此行收穫將在未來無限地延伸。
    筆者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得以親身領略北大中文優良的學風。藉著
此一難得的機會,更對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溫儒敏老師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訪
談,請溫老師聊聊兩岸中文學界的種種差異。以下是訪談的記錄。

    筆者:請老師談談兩岸中文所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異同。
    溫老師:
    首先,在傳統文獻典籍的熟悉與掌握上,台灣學生較之於大陸同學在
總體上是比較好的。大陸的中文所分工很細,除了「古典文獻」專業的同
學比較重視文獻之外,其他像「漢語史」、「古典文學」乃至「現代文學」、
「現代漢語」等等專業的學生,似乎對西方新思潮比較感興趣,反而對最
基本的材料較為忽視。近兩年我們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開始要求學生們
通讀古代文化的典籍。雖然說接受西方思潮與熟悉古籍理應兩者並重,但
就北大中文所的同學而言,我們會比較重視加強後者的訓練。
    再者,我所認識的台灣學生普遍來說比較札實認真,在論文寫作時,
相當重視材料、規範。可惜的是思維不夠開拓。也許是較之於大陸學生,
台灣學生在現代思潮的接觸上比較少,因此在思路的活躍程度,以及的理
論的發現上,尚待努力。北大中文所的同學必須學習外國文學及哲學,並
且系上每年會邀請近二十位外國的學者專家來講演。同學們對這些新鮮的
東西相當感興趣,也很努力的吸收。這樣的安排使得學生們思路很開拓,
但也同時容易形成比較不札實,對文獻與材料不熟悉的學風。

    筆者:再請老師談談兩岸中文所學生在生活方面的差異。
    這個問題可以跳出中文所學生的範圍來談。我所接觸的台灣學生,一
般來說是比較懂禮貌、對傳統文化比較重視的。大陸在經歷過「文化大革
命」這場浩劫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的比較緊張。而今「改革開放」後
的社會走向市場經濟,物慾橫流的現象嚴重。學生少了一種年青人應有的
理想與熱情,並且不重視傳統文化。由許多社會現象都可見端倪,可知在
大陸這是相當令人憂心的問題。

    筆者:請老師也談談兩岸學者專家之間的差異。
    大陸上的研究人員較之於台灣,甚至於美、日,在學校所擔任的授課
時數比較少。以往甚至有老師們一週只上二個小時課,其他時間都可以自
由運用。這可能是因為大陸中文學界的分工較細,老師們都只教授和自己
研究專長直接相關的課程。而在台灣的老師卻需要跨領域開課,使得授課
時數比大陸學者多了三到四倍。這樣的情形近年來也有變化。以往的方式
教育成本太高,學校需要養許多的 老師才能滿足需求。老師們只有研究,
沒有教學也不是好現象。目前則提倡「科研與教學並重」的主張,希望老
師們能多上一些課,打通不同的專業。因此現在教師的教學時數在逐步增
加,一般都有四個小時左右。雖然授課時數還是不多,但大陸老師相對的
在薪資上也比台灣老師少的多。一個北大中文的教授一個月可以領到約六
千到七千人民幣的薪資(約二萬四到二萬八台幣),而台灣的助理教授一
個月就約有七萬元台幣的收入。其間的差距不可謂不大。

    筆者:台灣的老師在教學、研究之外,尚需要有「服務」的考核,例
如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導師之類的職務。在北大有這樣的情形嗎?
    溫老師:
    有的。在大陸對教員的考核,也是要求「教學、研究、服務」要兼具,
比方說擔任班級主任(筆者按:就是班導師)即是服務頊目之一。較值得
一提的是,大陸研究所採行「拜師」的方式招生。同學們是直接考進某位
老師門下,成為他的弟子。一般北大中文所的老師只收一到二名學生,所
以師生之間的關係可謂情同父子,相當融治的。

    筆者:請老師比較一下兩岸學術研討會的差異。
    溫老師:
    大陸上的學術研討會,學者之間聯絡感情的成分比較大,氣氛較輕鬆
溫和。然而在台灣,學術會議相對來說「火藥味」就比較濃些。因此大陸
上的學術會議有待更加規範,但也要兼顧其原本感情交流的功能。

    筆者:請問老師對於兩岸中文學界的差異還有什麼樣的想法嗎?
    溫老師:
    這一次台灣「築夢基金會」所辦的兩岸中文所學生交流活動,實在相
當值得繼續推動。只有增加彼此之間的認識,兩岸方能截長補短,將學術
研究更向上提升。

    筆者:謝謝老師接受這次訪問。

    結束與溫老師的訪談,是在北大初春的傍晚。天色暗的很慢,約莫是
晚飯時刻,天色卻依然明亮。信步在北大校園中,再仔細地端詳一下擦身
而過的;夕陽下運動的;甚或是騎著自行車飛馳的人們,這一幅再平常不
過的校園景色,似乎也沒什麼特別。但只因在北大,這一切便顯的特別有
味道。但也因為這樣的平凡,也使得身為台灣學生的我們,邁開的每一步
同樣充滿著自信。

               (鄭芳祥 提供)

媒介与国学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