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出行参考
气预报

                学术新刊中的唐研究
                             荣新江


    学术新刊中的唐研究简介(之一)

    九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新气象,就是一些高校的系所、学术团体甚至
一些志同道合的学人,创办了一批学术专刊。因为有期刊号的限制,这
些专刊一般都是以书籍的形式出版的,但它们大多数都希望能够按时连
续地出版下去。由于这些专刊的经费都是自筹来的,能够坚持下去是很
不容易的,即使成为所谓"三期刊物",只要对学术作出过贡献,也还是
会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一笔的。正是由于这些专刊没有象各大学学报和
社科院各所所刊那样有"皇粮"的保证,经费来之不易,所以不少(不是
全部)专刊的审稿制度是比较严格的。一般的学报和所刊,大多数是每
篇文章不能超过一万字的"大锅饭"制度,使得不少优秀的长文不得不分
散发表在不同的刊物上,找寻不易,而这些书籍形式的专刊往往从文章
的实际内容出发,允许发表较长的文章,但也不乏短小精悍的札记。
    因为这些专刊以书的形式出版发行,流传自然不广,但因为开始时
大多数是约稿制的,目前不少比较活跃的学者往往在这类书刊上发表文
章,换句话说,这类书刊不被当作各个学术单位计算分数的"一级刊物",
但其中不乏一级的研究论文。笔者有感于此,特就管见所及,将这些专
刊按音序简介如下,并抄录有关唐史及相关研究成果,以便唐史同仁参
考。

    《北大史学》(Clio at Beida),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北京大学
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创刊。第一期(1993年6月):关于科举制度创
立的几个问题(张希清)。第二期(1994年11月):唐灭高昌及置西州、
庭州考论(王永兴),府兵制国家论(谷川道雄)。第四期(1997年8
月):古代东亚世界的构造──日本的研究动向及若干问题的提出(关
尾史郎),唐前后期度支变化的转折点──开天度支司(李锦绣),客
观反映我国西域研究现状──评《西域考察与研究》(王小甫)。第五
期(1998年12月):朔方军的建置发展与胡兵蕃将(李鸿宾)。

    《国学研究》,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3月创
刊,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年刊。第一卷(1993年3
月):吐鲁番出土唐西州某县事目文书研究(王永兴),关于唐宋时期
中原文化对于阗影响的几个问题(荣新江)。第二卷(1994年7月):
皎然《诗式》版本新议(张少康),白居易诗词语诠释(蒋绍愚),试
论唐代前期的河西节度使(王永兴),印度眼科医术传入中国考(季羡
林),"杂藏"考(王邦维)。第三卷(1995年12月):祆教初传中国年
代考(荣新江),《贞观政要》与贞观君臣论治(吴宗国),唐代直官
制初探(李锦绣),汉传佛教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试论禅宗的
农禅思想(赵靖)。第四卷(1997年8月):隋初与高句丽及东北诸族
关系试探──以高宝宁据营州为中心(王小甫),论唐代前期陇右节度
(王永兴),《兵要望江南》版本及作者考辨(王兆鹏)。第五卷(1998
年4月):《文选》版本叙录(傅刚)。第六卷(1999年9月):北朝隋
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荣新江),《贞观政要》之日本流传与其影
响(池田温),唐代禅宗史上几个问题的考证(杨曾文)。

    《华学》,饶宗颐主编,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清
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山大学出
版社,1995年8月创刊。第一期(1995年8月):摩尼教"三常"考──兼
论景教碑"启三常之门"一句之释读(林悟殊),青铜鼎与错金壶──道
教语言在中晚唐诗歌中的使用(葛兆光),变文的南方源头与敦煌的唱
导法匠(姜伯勤),日本天理图书馆藏卷敦煌本《本际经》论略(万毅),
敦煌庶民与莫高窟的营造(马德),从碑刻资料论唐代粤西韦氏家族渊
源(王承文),从"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看古代哲
学思想的交流(王尧)。第二辑(1996年12月):论唐代广东文化(李
庆新),重理宗教与文学的因缘──关于中国大陆对佛教道教与文学关
系的研究(葛兆光),《南柯太守传》笺证(周绍良),柏林印度艺术
博物馆藏吐鲁番汉文佛典札记(荣新江),敦煌戒坛与大乘佛教(姜伯
勤),戒坛流变史之研究(湛如),唐判论略(向群)。第三辑(1998
年11月,紫禁城出版社):征服与转化──5至7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的佛
教(葛兆光),景教在唐代中国传播成败之我见(林悟殊),临济义玄
河北传法考(杨曾文),萨宝府制度源流论略(姜伯勤),德国"吐鲁
番收集品"中的汉文典籍与文书(荣新江)。

    《民大史学》,陈梧桐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央民
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创刊。第一辑(1996年8月):吐鲁番出土《武
周康居士写经功德记碑》校考──兼谈胡人对武周政权之态度(荣新
江),唐蕃使节交聘表并考证(苏晋仁),从唐代金银器看唐代民族文
化(徐庭云),唐代佛教宗派与社会经济(李德龙),公元七世纪中后
期唐蕃双方关于吐谷浑的争夺(陈楠),仆固怀恩充任朔方节度使及其
反唐诸问题──兼论肃代之际朔方军变化及唐廷对策(李鸿宾)。第二
辑(1998年2月,民族出版社):李怀光之叛与中唐政局──兼论朔方
军的变化(李鸿宾)。

    《清华汉学研究》,葛兆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
11月创刊。第一辑(1994年11月):北宗禅再认识(葛兆光),九、十
世纪归义军时代的敦煌佛教(荣新江),《才调集》考(傅璇琮、龚祖
培),《南海寄归内法传》佚文辑考(王邦维)。第二辑(1997年11月):
〔清华大学早期大学生毕业论文选刊〕有关云南之唐诗文(刘钟明,陈
寅恪批),唐代宰相制度(张以诚,陈寅恪批)。

    《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同书编委会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1999年4月创刊。第一辑(1999年4月,执行主编阎守诚):隋初
户口考(陶文牛),逃户对唐代社会经济的影响(阎守诚),论唐代的
行业崇拜(王永平),关于唐后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团的"出唱"活动(郝
春文)。

    《学术集林》,王元化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创
刊。自卷四开始,徐文堪、傅杰任助理。卷一(1994年8月):评《入
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周一良),学术近著经眼录·评孙机《中国古
舆服论丛》(傅杰)。卷二(1994年12月):读《弘明集》《广弘明集》
札记(陈寅恪),《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解说(兴膳宏),谈
陈寅恪先生治史(唐振常)。卷三(1995年4月):释"变文"的底蕴(梅
维恒)。卷四(1995年9月):《兵车行》写作年代质疑(唐长孺),
俄藏敦煌西域文献纪略(荣新江),洛阳出土唐代波斯侨民阿罗憾墓志
跋(林梅村)。卷五(1995年12月):敦煌"令舞"曲拍谱的再发现──
兼论王朝"法度礼乐"与歌酒"乐章舞曲"的消长(姜伯勤)。卷六(1995
年12月):中亚古国可萨史迹钩沉(龚方震),陈祚龙校录敦煌卷子失
误例释(张涌泉)。卷七(1996年4月):古代中原与内陆亚洲地区的
语言交往(刘迎胜),札记二则·马嵬之变的日期(金性尧)。卷八(1996
年9月):《魏书西域传》原文考(余太山),从"血亲复仇"到"赔偿命
价"看藏族的传统思想与社会变迁(王尧)。卷九(1996年12月):隋
书经籍志《道经序》的道教教义及其与《无上秘要》之关系(兴膳宏),
从杨隋中枢政权看关陇集团的开始解体(黄永年),评两部研究《往五
天竺国传》的新著(董志翘),《唐代财政史》(上卷)评介(吴丽娱)。
卷十(1997年8月):韩愈《南山诗》于密宗"曼荼罗画"(陈允吉),"蒲
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与景云政治(李锦绣),关于麴氏高昌晚期纪年
的几个问题(孟宪实),柏林通讯(荣新江)。卷十一(1997年11月):
《史通》三家评校钞(程千帆题记,张三夕辑录),南北朝末期的文学
动向与文选学的兴起(冈村繁),季振宜《唐诗》的编纂与流传(周勋
初)。卷十二(1997年12月):《史通》三家评校钞(续篇)(程千帆
题记,张三夕辑录),唐代岭南道政治地理二题(张伟然),"蝦夷"杂
识(王頲),行帏、坐障考(徐时仪),评荣新江著《归义军史研究─
─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杨继东)。卷十三(1998年5月):李训
郑注与牛李党人──甘露事件研究之四(卢向前),评《〈行历抄〉校
注》(董志翘)。卷十四(1998年10月):李德裕及其文集的整理研究
(傅璇琮、周建国),永青文库藏敦煌本《文选注》笺订(冈村繁),
摩尼教研究之展望(林悟殊)。卷十五(1999年1月):永青文库藏敦
煌本《文选注》笺订(续篇)(冈村繁),摩尼教"朝拜日夜拜月"研究
(马小鹤、芮传明)。

    《燕京学报》,侯仁之、周一良主编,徐苹芳、丁磐石副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8月创刊,系燕京研究院主办的原《燕京
学报》的新辑。新一期(1995年8月):考古学上所见中国境内的丝绸
之路(徐苹芳),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词《菩萨蛮》、《忆秦娥》(杨
敏如),梅维恒《唐代变文》中译本序(周一良)。新二期(1996年8
月):《行历抄》校注(李鼎霞、白化文),评近人著李商隐传记五种
(袁良骏)。新三期(1997年8月):说隋末的骁果──兼论我国中古
兵制的变革(黄永年),江左文学传统在初盛唐的沿革(葛晓音),记
半通主人藏半部《史通》(王钟翰)。新四期(1998年5月):读《唐
人笔记小说考索》(程毅中)。新五期(1998年11月):关于古乐谱解
读的若干问题(葛晓音、户仓英美)。

    《原学》,陈少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1994年2月创
刊。第二辑(1995年1月):以父母十恩德为主题的佛教文学艺术作品
探源──介绍一部珍贵的《父母恩重经》写本(张涌泉),唐五代三馆
考(张帆),从八世纪人心目中的诗坛正宗看当时的诗歌风尚(吴光兴),
陈垣学术思想及其渊源释论(尚定),日本古代论语学资料及其研究(陈
沂)。第三辑(1995年8月):论傅大士《金刚经颂》(张子开),试
论唐睿宗、玄宗地位的嬗代(李锦绣),唐宋时期的广西交通地理(邓
辉),《全唐小说》志疑(跃进)。第四辑(1996年6月):从地域角
度看初盛唐诗风的嬗变(徐枫),《敦煌文献语言词典》补正(张涌泉)。
第五辑(1996年7月):论"四兽图"和"四兽因缘"故事的来源及流传(巫
新华),《唐代墓志汇编》重收墓志举证(吴玉贵)。第六辑(1998年
4月):初唐四杰的生命意识──兼谈四杰的人品问题(汪涌豪),唐
蕃之间的战与盟(陈楠),胡适《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指谬(徐文
明)。

    《中山大学史学集刊》,胡守为、陈胜粦主编,中山大学历史系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创刊。第一辑(1992年9月):陈寅恪
关于《李义山无题诗试释》评语(陈寅恪),《〈李义山无题诗试释〉
评语》读后(胡守为),敦煌本乘恩帖考证(姜伯勤),唐代岭南的波
斯人与波斯文化(王承文),高骈在安南的业绩述略(李惠良、高锦蓉)。
第二辑(1994年):广韵姓氏辑校序(岑仲勉),突厥奉佛史事辨析(蔡
鸿生),国恩寺考(姜伯勤)。


    学术新刊中的唐研究简介(之二)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4卷


    《敦煌吐鲁番研究》(Journal of the Dunhuang and Turfan Studies)
是与唐史研究密切相关的一种新的学术专刊,值得特别加以介绍。该刊
由季羡林、饶宗颐、周一良主编,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中国敦煌吐
鲁番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国文化
研究院合办,以在京中青年敦煌学者为主组成编委会,担任具体编辑事
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4月创刊。该刊仿国际通行的学术刊
物形式,内容以论文和书评为主,中文之外,也直接发表英文文章,作
者也包括国外学者。有时发表刚刚故去的国内外著名敦煌学家的纪念
文,每卷后附新书目,介绍近年发表的敦煌学论著。现将有关唐史及相
关研究篇目抄录如下,以便唐史同仁采览。

    第一卷(1996年4月):
    论文: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新博本76YQ1.30一
张两页译释(季羡林),The Rendering of Buddhist Terminology in 
Tocharian(Georges Jean Pinault),敦煌摩尼教《下部赞》写本年代新
探(虞万里),《燕子赋》(乙)校释拾零(江蓝生),敦煌变文语词校
释札记(施谢捷),敦煌俗语法研究之一--句法篇(黄征),敦煌变文
远指代词初探(吴福祥),王梵志诗中的他人作品(项楚),俄藏敦煌
诗词写卷经眼录(一)(柴剑虹),敦煌写本唐人诗歌存佚互见综考(徐
俊),莫高窟隋说法图中龙王与象王的图像学研究──兼论有联珠纹边
饰的一组说法图中晚期犍陀罗派及粟特画派的影响(姜伯勤),莫高窟
与敦煌佛教教团(马德),麴氏高昌"义和政变"补说(王素),部田及
其授受额之我见──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四(卢向前),吐鲁番出土券
契文书的表层考察(吴震),唐西州长官编年考证──西州官吏考证(一)
(李方)。
    札记:敦煌本《六祖坛经》是慧能的原本──《敦博本禅籍校录》
序(周绍良),敦煌遗书散录二则(宁可),敦煌遗书编目杂记二则(施
萍婷),《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札记(李正宇),《春秋後语》拾
遗(李际宁)。
     纪念文:周祖谟先生与敦煌学(白化文)附周祖谟先生论著目录
(周士琦),蒋礼鸿先生传略(黄征)附蒋礼鸿先生论著编年目录。
    书评:《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郝春文),
《俄藏敦煌文献》第1-5册(荣新江),《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
献》(荣新江),《法藏敦煌书苑精华》(刘涛),《榎一雄著作集》
第1-3卷《中亚史》(余太山),Dunhuang Art Through the Eyes of Duan 
Wenjie(刘波),《敦煌新本六祖坛经》(邓文宽),A Chinese Text in 
Central Asian Brahmi Script. New Evidence for the Pronunciation of Late 
Middle Chinese and Khotanese(徐文堪),《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研究》、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王邦维),《敦煌赋校注》(张锡厚),《敦
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张涌泉)。
    新书目。
    第二卷(1997年10月):
    论文: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及其封闭原因(荣新江),俄藏敦煌诗词
写卷经眼录(二)(柴剑虹),敦煌写本《清明日登张女郎神》诗释证(张
鸿勋),敦煌李陵、苏武故事流变发微(邵文实),敦煌五十九首佚名
氏诗历史背景新探(陈国灿),炽盛光佛变相图图像研究(孟嗣徽),
从"义和政变"到"延寿改制"──麴氏高昌晚期政治史探微(孟宪实、姚
崇新),唐西州上佐编年考证──唐西州官吏考证(二)(李方),敦煌
吐鲁番出土雇工契研究(杨际平),《唐大历三年曹忠敏牒为请免差充
子弟事》书後(孙继民),吐蕃论董勃藏修伽蓝功德记两残卷的发现、
缀合及考证(李正宇),敦煌净土寺六件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缀合(唐耕
耦),日、英、俄藏三种《孙真人千金方》珍稀文献及其重要意义(马
继兴),俄藏敦煌文献经眼录(二)(施萍婷)。
    札记:北图藏殷42《论语音义》残卷跋(许建平),《敦煌歌辞总
编》商补(曾良),补唐末沙州节度判官掌书记张球事一则(郭锋)。
    书评:《吐鲁番出土文书》壹、贰(孟宪实),Sanskrit Text aus 
den buddhistischen Kanon: Neuentdeckungen und Neueditionen(王邦
维),Studien zur Indologie und Buddhismuskunde: Festgabe des 
Seminar fur Indologie und Buddhismuskunde fur Professor Dr.Heinz 
Bechert(王邦维),《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邓文宽),The Manichaean
 Hymn Cycles Huyadagman and Angad Rosnan in Parthian and Sogdian
(林悟殊),《唐五代韵书集存》(张涌泉),《敦煌愿文集》(方广錩),
《敦煌文献与文学》(张锡厚),《新疆石窟艺术》(古丽比娅),《敦
煌书法库》(刘涛),《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王素),《古代
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王素)。
    新书目。

    第三卷(1998年9月):
    论文:新疆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应用(季羡林),《法华经》胡汉诸
本的传译(杨富学),敦煌摩尼教《下部赞》经名考释──兼论该经三
首音译诗(林悟殊),敦煌藏文P.t.1208、1221号写卷卷背的唐人诗钞
(柴剑虹),《驾幸温泉赋》补正(伏俊连),敦煌写本《李峤杂盳注》
校疏(徐俊),《秋胡变文》校释补正(王继如),敦煌本《六祖坛经》
口语词释(邓文宽),《开元十三年西州都督府牒秦州残牒》简介(池
田温),唐西州勾官编年考证──唐西州官吏编年考证(三)(李方),
《唐天宝年间豆卢军某营衣装勘检历》杂识之一(孙继民),藏文社邑
文书二三种(高田时雄),《康秀华写经施入疏》与《炫和尚货卖胡粉
历》研究(郑炳林),敦煌文书所见唐宋之际敦煌民众住房面积考略(黄
正建),归义军会稽镇考(李并成),《敦煌写本书仪研究》订补(赵
和平),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汉文文书(王冀青)。
    纪念文:贝利教授与于阗语文献研究(荣新江),姜亮夫先生与敦
煌学(李丹禾),常任侠先生与敦煌学(王镛),悼周丕显先生(杜斗
城)。
    书评专文:评介《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西域》(张广达)。
     书评: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
(刘屹),小田义久《大谷文书の研究》(陈国灿),邓文宽《敦煌天
文历法文献辑校》(施萍婷),荣新江《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
(王冀青),邓文宽《敦煌吐鲁番学耕耘录》(王素),郑炳林、羊萍
《敦煌本梦书》(史睿),张锡厚《敦煌赋汇》(颜廷亮),李并成《河
西走廊历史地理》(第一卷)(李正宇)。
    新书目。

    第四卷"吐鲁番专号"(1999年9月):
    论文:吐鲁番出土汉语文书中所见伊朗语地区宗教的踪迹(张广
达),试论高昌国的佛教与佛教教团(姚崇新),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
道考实(冯其庸),唐玄奘与麴文泰(孟宪实),唐代西州的道教(荣
新江),摩尼教宗教符号"大法药"研究(马小鹤),高昌回鹘景教研究
(陈怀宇),六至八世纪的吐鲁番妇女(邓小南),吐鲁番交河沟西墓
地新出土墓志及其研究(邱陵),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考古资料
中所见的胡人(吴震),唐西州九姓胡人生活状况一瞥(李方),吐鲁
番新发现的回鹘语文书(伊斯拉菲尔·玉苏甫),吐鲁番古墓出土丝织
品新探(武敏),中国西北边疆六至七世纪的丝绸生活新品种及其创制
人(盛余韵),A Reconsideration of Archaeological Finds from 
the TurfanRegion(Sarah E.Fraser),吐鲁番发现的萨珊银币和阿拉
伯-萨珊银币──它们与国际贸易和地方经济的关系(斯加夫),从吐
鲁番出土文书看唐前期户税(陈国灿),谈佛教的发愿文(饶宗颐),
再论《太上妙法本相经》(山田俊),敦煌舞谱的对舞结构试析(葛晓
音、户仓英美),敦煌写本书仪中的行第之称(吴丽娱),《敦煌本
〈甘棠集〉研究》序(饶宗颐)。
    纪念文:藤枝晃教授与敦煌学研究(荣新江),西嶋定生先生与吐
鲁番文书研究(关尾史郎)。
    书评:《吐鲁番出土文书》叁、肆(孟宪实),柳洪亮《新出吐鲁
番文书及其研究》(荣新江),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高昌文献编年》
(孟宪实),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孟宪实),李经纬《吐鲁番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牛汝极),李经纬《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
研究》(牛汝极),《道家文化研究·敦煌道教文献专辑》(山田俊),
汪娟《敦煌礼忏文研究》(湛如),江蓝生等《唐五代语言词典》(张
涌泉),上山大峻编《敦煌写本本草集注序录·比丘含注戒本》(陈明)。
    新书目。



   
媒介与国学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