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出行参考
气预报

          “历史观念”与“致用观念”琐议

                              罗炳良 

    历史观念在中国起源甚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的神话传说。
它不仅表现为人们记忆和追寻历史的意识,而且表现为人们观察社会
问题的方法论。历史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反映在人们的世界观上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
互联系,前后继续而不能割断;二是认为历史可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历史经验可以为现实社会服务。历史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
主要是由中国历代史家和思想家传延和发展下来,如顾颉刚先生所说
的“只限于少数人的使用”。直到现在,缺乏自觉的历史观念,没有
养成历史主义观察问题的意识。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不仅需要
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而且也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及其经验。无论个人还
是社会,所具有的历史知识越丰富,借鉴历史的素养越高,其发展程
度就越成熟和完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如果掌握了丰富的历史
知识,具有历史和现实相互联系的意识,当遇到与历史上性质相同的
事件,就不会茫然失措,可以运用历史经验应付事变,寻求对策,把
事情处理得更好。运用历史经验处理事情可以吸取前人教训,避免再
犯历史上出现的错误,使个人的修养逐步提高。同样,人类社会是在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历史的性质。人只有把自己置于历史
之中,才能清楚是从何处来,将要到何处去。现实社会政策的制定不
外两大依据:一是根据现实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顺应时势潮流;二
是考虑现行制度的历史延续性。现代化建设需要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历
史智慧,特别是能够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现代化人才。只有
具备历史观念,善于从历史上借鉴得失,汲取营养的人,才能不断提
高素质。

    致用观念的产生早于历史观念,但却具有不同的层次。物质层面
上的致用观念,其实用价值比较明显,容易被社会普遍接受;而文化
层面上的致用观念,因其价值是间接反映出来,往往不容易深入人心。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历史学经世致用的观念,不仅社会上大多数
人没有自觉意识,即使在史学工作者中这种观念也不普遍。古往今来,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史家,出于种种意图,强调史学的独
立性。这种治史观念造成研究历史脱离现实社会的偏向,史家以考证
清楚历史的真相为研究的终极目的,把考证功力误以为学问,往往习
惯于以是否具备考证功力评价史家和史著的成就,结果研究历史局限
在少数专家的范围,让史学走进封闭的象牙之塔,而不关心是否为社
会需要。在今天看来,史学致用观念包括两层内容:一是促进史学自
身研究水平的提高,二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研究历史离不开考证
史实,考据对史学发展无疑会起促进作用;但如果就此止步,把揭示
历史真相视为治史归宿,而不重视历史学的理论建设,终究会阻碍史
学发展,导致史学衰落。特别是仅仅认为考证史学才是学问的观点,
危害更大,因为不关心社会对史学提出的问题,史学就不可能适应社
会发展的潮流;不考虑史学成果是否为社会需要,就无法达到致用效
果,不可能有益于社会。

    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应当把历史观念与致用观念
有机地结合起来。史学工作者不仅需要明确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尤其
应当明确史学和社会的关系,不断增强史学的致用观念,通过各种形
式的历史教育普及历史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历史观念。全民族历史观
念的普及和提高,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爱国
主义信念,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自觉献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形成更高层次上的致用观念。倘若如此,
就能真正实现顾颉刚先生“历史观念的发达自然一日千里,而无用之
用也必定超过致用观念所收获的实惠”的美好愿望。 

                            摘自《光明日报》
媒介与国学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