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藝術教育與二十一世紀(論文大綱) 
 

 

 

 

 

 

 

 

 

 

 
    
  本文旨在肯定人文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實踐。文中主要探討四個議題:(1) 人文藝術教育的本質;(2) 儒家傳統的人文藝術教育;(3) 二十世紀的美育;及(4) 迎向未來的人文藝術教育。人文藝術教育的基礎在於肯定人的價值及個人學習和創造的能力。它的方式是引導個人學習古典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甚至宗教等等人類生活和思想經驗的精華。它的目的是幫助個人經由自身的努力,充實知識,陶冶性情,發展健全人格,以便改善生存環境,造福人群。

  傳統儒家的人文藝術教育,以孔子為代表。他以「五經」(《詩》、《書》、《易》、《禮》、《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教導學生,目的是培養文質彬彬的君子。這種將學問和技藝並重的教育成為傳統中國人文教育的典範。到了北宋,以蘇軾為中心的士大夫又在這基礎上加以補充。他們特別將書法和繪畫提昇到與詩、文等高的地位,並作為個人修養的內涵。但音樂與射弋等方面的訓練卻未受重視。

  二十世紀的中國在每一方面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教育模式也不例外。留學德國的蔡元培先生為中、小學生制定了「四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 的課程,其目的在助使每個人發展均衡健全的人格。其中,他又特別提倡「美育」,並認為它甚至可以代替宗教去淨化人的心,提昇人的品質,改善生存的環境。

  然而,二十世紀當中,由於科技的急速發展,人類社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政治解體、經濟重組、倫理崩潰。雖然高科技和快速資訊、以及電子網路帶給人們生活上的便捷和物質上的富裕,但解決不了精神上的空虛和貧乏。新時代的人文藝術教育不容或缺,它應照應到個人在身、心、靈三方面的整體發展。因此,在教育內容上除了傳統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之外,應再加上生命科學、人類學、心理學、和宗教學。據此,以助使個人了解自我,培養健全人格,發揮潛能,面對高科技文明的挑戰,同時肯定人的價值,自利利他,造福人群。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