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继儒  编集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目 录

 
     
 





 
 

 

 
     
            341 尘氛与鄙吝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述论]
    我们认识事物的意义,就在于心物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心,也就感受不到事物的存在;
没有物,心灵也无法得到寄托。任何专注于心或者专注于物的态度,都是偏执的。心与物是
认识论范畴中的两个最基本概念,消灭了任何一个方面,也就不会有另一个方面的存在。所
以,要想心无挂碍,如《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消灭心与物这一对
矛盾。因为无心就无物,无物也无心。

    可是,人有心也有物,那就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触事物,但却永远不去执着于任何外境。
因为外境都是一种暂时的存在,我们无法得到永恒的执着。所以,要想心中无痛苦,最好是
不要挂心于任何地方。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永远自在,也才会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世态炎凉,一般的人承受不了这种落差,所以往往会感到痛苦和失意。甚至导致心理和
生理的失调,以至于失掉最可宝贵的生命。得意时,就像一个年轻美貌的妓女,门庭若市,
车马骈阗;失意时,仿佛是年老色衰的老妓,门前冷落鞍马稀!所以,得失心太重的人,如
果得不到所要的,心中的渴望就会像火一般地煎熬;如果失去了机会,又仿佛掉落在万丈冰
谷中一般冷冻。一会儿冷冻,一会儿煎熬,心儿随着外境转,永远不会有个安祥的时刻。

    为了得到安歇,只要把外在的境界不放在心上,拨开那尘世的名缰利索,抛却了诸般的
纷扰,胸中的火炎自然就会消灭,而冰冻也自然溶解。心灵就又会恢复到天真的灵性,便能
活得安然自在了。

    明月清风不用一钱买,随君处处开心又自在。外面有清风明月,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同
样有着一片清风明月,那就是最最清明的本性所在。可惜,因为我们心中怀有卑鄙吝啬,心
扉打不开,生怕别人占了我们的便宜。自己胸中先有了荆棘,所以就很难发现自然和我们自
己心中的美好,当然会感到痛苦与艰难。因为,我们的心眼被那自私的乌云遮掩住了,也就
见不到这无处不在明月和清风了。

    一旦我们认识了在那乌云的背后就是那美丽的明月和清风,而那乌云就是我们自己的卑
鄙吝啬的欲望时,清风便霎然吹来,乌云慢慢散去,心性中的明月便冉冉升起,大自在的境
界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