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继儒  编集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目 录

 
     
 





 
 

 

 
     
       215 良缘与知己

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知已难投,白璧未能获主。

  「述论」
  唐僖宗的时候,有宫女韩翠萍把一首诗题在红叶上,放在了御沟里,却被那士
人于佑给拾得了。于佑却又和了一首,也题在红叶上,同样也放在了御沟里,却又
被韩氏拾得了。后来,韩泳丞相为他们说媒,礼成之后,便让他们二人来谢媒。韩
翠萍便接口说道:
  一联诗句随流水, 二载幽思满素怀。
  今日却看鸾凤友, 方知红叶是良媒。
韩泳一听,大家都跟着笑了。

  红叶是良媒,何物不是良媒!手帕、树枝、道路等等,一切可以寄托感情的东
西都是良媒。关键有一点,媒人可以有千千万万,但被媒合的事物却只有一对。这
一对人物或者事物如果没有缘分,强拉硬扯是不行的,终究会破裂的。如果这一对
事物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或者较深的关系,那么即使是没有媒人,他们也会走
到一起的。媒合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少走些弯路而已。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因缘
合则万物生,因缘离则万物死。所以说,人世间的一切无非都是因为有缘而相聚,
缘若尽则离散。何况还有红叶为媒,流水相通呢?

  缘是什么呢?缘就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意识所觉察不到的。
我们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机制有一种内在的识别力,往往在我们的意识还没有察觉
的时候,就已经与外在的事物进行了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常见有这种情况,一
个人我们根本就没有见过,但见到第一眼时就觉得似曾相识,而且很亲切。有的人
我们爱见,有的人我们不爱见,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也是无能为力的。一般人解
释不了这种现象,便叫它做前生的因缘。其实这完全是我们下意识的作用而已。

  真正的因缘除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之外,还体现在君臣的际遇上,朋友的交谊上。
有些人的人际关系处得极好,有些人总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有些人就永远得不到人
们的理解,有的人却总是整天地怨天尤人。这也是那因缘的关系,机会没到,即使
是良缘也难以凑合。著名的事例就是那和氏璧的故事。

  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璞玉,然后抱上去献给了楚厉王。厉
王不信他的话,便刖去了他的左脚。楚武王即位,他又去进献,结果被刖去了他的
右脚。等到楚文王在位时,卞和便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泣。文王便派人前去问候,
并且帮助他清理璞玉,果然得到一块难得的璧玉,名之曰“和氏璧”。真是知己难
逢,白璧也难逢其主,更何况人乎!

  天下怀才不遇的人儿,岂只是卞和一人呢?古今中外,不知道能有多少,尽管
他们没有被刖去了双足,但却被刖去了一片真心!然而话说过来,一个人寻找知音,
也不能光让人去猜自己的手里到底有什么,完全像做儿戏一样。要交朋友,首先先
得流露出来真情实意,才能要求对方拿出真情实意来对待自己。比如说,卞和如果
能够自己把璞玉理出来,洁白无瑕,光气袭人,任何人见了都会喜欢的,更不要说
那些帝王将相了。

  所以说,衣褐怀璞的人不少,但得展才抱的却没有几人。原因很简单,那些人
恃才傲物,自然给自己的得遇知己带来了障碍。更重要的一点,是所有那些自称怀
才不遇的人本来都是没有才干的,他们只能去空喊一阵,自然得不到重用。如果能
够把自己的本事显露出来,而且的确造福了社会,我想没有一个领导会不赏识的。
社会是发展的,机会是均等的,不要怨天尤人!

     
   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