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继儒  编集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目 录

 
     
 





 
 

 

 
     
      138 美人与名将

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

「述论」
人生的目的非常清楚,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死。在通往这个目的地时,还会有
很多不利的因素,比如说衰老与疾病。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就好比是自然界的春夏
秋冬或者草木的芽花实枯一样。但草木没有人为的意识,所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便没有什么痛苦与烦恼。

  人类就不同了。他有着自己的独立于自然规律之外的意识系统,所以就会很敏感,
同时也会很脆弱,烦恼忧愁也最多。从大自然的角度来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
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的。而人们却要贪婪生命,自然会厌恶老、病、死。如果遇到
了老、病、死,那就会很痛苦。所以说,如果我们明白不了宇宙人生真正的道理,
谁也冲不透生老病死这四大关口。

  好在人们的意识不仅可以带来烦恼,同时也可以带来对于烦恼的解脱。解脱烦恼
的方法就是智慧,得到这种方法的人就是智者。智者就能够冲得透这生老病死四大
关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个佛祖释迦牟尼。

  他年少时生活在皇宫中,神仙一般地活着,没有丝毫的忧愁和烦恼,他还以为人
生就永远是这么美好。等到他出到城外,见到了送葬的队伍,使他感受到了死亡的
恐怖;见到一个年纪衰老的将军,得不到人们的爱怜,使他认识了老的悲哀;见到
一个面黄肌瘦的病人在沟壑之中蹒跚,大家都躲着他走,使他体验到了病的痛苦;
他又见到了农人在犁田,已经疲惫的牛还要受到鞭打,翻起的虫却被鸟雀争食,从
而感觉到了生的艰难和无常。他内心十分悲伤,便立志出家修道,以便为众生寻求
一条彻底解脱恐怖、悲哀、痛苦和无常的大道。终于,他苦修六年,在那菩提树下
透过了生老病死四关,证成了正觉佛果,并且还普度众生。

生老病死四关,说到底都是生理上的现象,本来没有什么。但人类由于意识的敏
感和脆弱,使得心理上的痛苦大大超过了生理上的痛苦,所以受不了。如果我们能
够在心理上看破参透,虽然身处苦海但却心游极乐了,苦也不是苦了。笔者的恩师
圆照大师曾经写过一首偈句来谈生老病死四关:
生是中阴一念措, 老年念佛开专车。
病中若能修三昧, 死不死地不管他!

  说得非常朴实而见道,不要执着于生。到老年时参透了人生,便专心念佛而杂念
不生,很快就能达到正果;病中不灰心,反而修大道,置生死于度外,自然就超越
了生老病死四关了。笔者又随即续了一首偈句来阐发自己的观点:
生来碌碌念头差, 老去才知有慧车。
病后尘缘成梦幻, 死时何处说空华!

看不透生死的那些人往往很痛苦,原因是执着于生而厌恶于死了。如果能把贪婪
心放下,一切顺其自然,又有谁会在受苦呢? 自然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我们的智慧教导我们去适应社会和自然。认识了它就是修道,适应了它就是得道。

  再看那颜貌如花似玉的美人,真正代表了生命的美满和光彩。可一旦垂垂迟暮,
门前冷落车马稀,是多么的悲哀!名将威风,喑呜叱咤,何等的气概!然而一旦生
病,衰弱无力,提不起马,张不开弓,纨绔小人尚可欺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哪里还有一点点大将的风度呢!

  从衰老的美人和病残的名将身上,更体现了生命本身的不圆满。生老病死四关是
自然规律,所以需要我们去领悟。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