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永彬 原著
      马民书 述论

目 录

 
     
 





 
 

 

 
     
         135好事与苦心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述论]
    人都喜欢好事,不喜欢坏事。然而,“天行有常”,好事坏事不在人之好恶,而在自身
定数。万事皆有缘,凡事终有果,事事都有变,好事坏事都在自行之中。好事坏事又都是相
对而言的,所持标准不同,则事之好坏又有所别。

    故凡事都当察其成因,审其终果,观其所变,以坦然平常之心待之,不可喜之过望,也
不必悲之过甚。好事降临,往往有德者居之。如果己身之德不够,自于他人无恩,那么好事
之来,未必真是好事,可能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祸苗。因为事起无由,必有不正当的理由在支
持着。若坦然接受,很可能牵连祸事之中。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受到突如其来的好运时,往往会自问,到底自己有何德而能居
之?如果找不出理由,则不免惶恐不安,因为是福是祸尚且不明,哪里还敢以此自矜呢?同
样,当有祸事突然降临,也不必惊慌失措,应当审察自己的所行所为。若是自己无寡恩缺德
之事,灾祸会自行消去,因天道最公;若自己有鲜廉寡耻之为,灾祸殃己,当自受祸于天。
唯求悔过自新,使坏事变为好事,天理昭然。

    天道最公,公在代表了万民之心。而万民之心,则皆在一个“理”字。故善有善报,恶
有恶果,并非是佛家的说法,而是天理使然。是故,“人能苦心,天断不负苦心人,为善者
当须自信”。为善本是件好事,但好事并不是好做之事,否则人人皆是圣贤之人了。

    做善事何难?最难之处在人之心。首先要心净,即无私心杂念,而一心向善。若满心都
想的是一己的私欲,苦求名、利、钱、财,断不能行善而成善。心净,就是要达到忘我无欲
的程度,方可专心去做好事。有“我”之在,必与“他” 相争;“我”之在心,必无“他”
立足之地。“心中之贼”非有他,就是一个“我”字。所以,要想心净无欲,必先“破心中
贼”。“我”之不在,则利欲无存,则可公而忘私,则可奋不顾身,则可舍身取义。

    二是心中要有恒。即心力恒久,终生为善。苦心为善,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否则就不是善了。恒心为善,一要守得住,恒久不变;二要敬得牢,不为外欲所诱,从而矢
志不渝。人皆可做善事,但差别在于为善之久暂。如所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
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三是心中要有圣境。即做好事不以为是在做好事,做善事并不贪图善报。此种境界是最
难的。做善图个善报,则心中便是个不善;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则心中自然没有圣境。做好
不觉好,行善不图报,是为真好真善,便是圣境。如此为善,即如孟子所言: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如此以来,为善便也就不难了,苦心之人便一定能够自信起来。

    天道最公,并无什么“天神”在冥冥之中审判,而是公理在人心,在社会,在历史长河
中。所以,那些苦心之人,一定不必埋怨什么“好人不长寿”了,也不必恨什么“坏人活千
年”了。关键则在于,我们应当自信自立。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