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永彬 原著
      马民书 述论

目 录

 
     
 





 
 

 

 
     
      127闭目养神与阖口防祸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
    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述论]
    眼睛是心室之窗,“目挑”则“心招”。但世间之事之相,冰清玉洁、高山流水者看了
使人添善增美,而那些污物秽行、暴虐丑恶者看了则会导人以偏邪。与其让那些不堪入目、
诲淫诲盗的东西烦扰心室,不如闭起眼睛,“非礼勿视”,以蓄养正正,保活心灵。

    科技进步,国门打开,固然为人们的生活、文化娱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滚
滚江河,泥沙俱下。一些形形色色的污染人们精神文化环境的报刊、影视以及其它的黄色书
刊,也蜂涌而至,严重地扰乱了社会文明,出现了大量的犯罪。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
注。

    因此,倡导“非礼勿视”,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礼”,不是封建的条条
框框,而是指符合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伦理道德的规范,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公德模式。
尤其是对鉴别、抵抗能力脆弱的青少年,更应加强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自觉抵
制不健康社会现象的干扰。

    “闭目”之要在于“净心”。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人们不看不可看、看则有
损健康的东西,必须扫净心中的淫欲杂念。“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格去
心中之非,端正思想,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有意识地闪避灯红酒绿,眼不见则心不乱,
时时以高洁的道德,有益的范例矫正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的修养,做到既目不视污相败行,
又强化内省自修。

    目挑神与,于身心有害;轻言妄言,也于己无益。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
就是这个道理。据说极力倡导“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的孔子,到了周国,
“见太庙古阶前有金人,三缄其口,因铭其背曰:‘古慎言之,戒之哉!毋多言,多言多败。’”。

    自古以来,因失言而加祸于身者,不乏其人。

    有则历史故事,说有一个皇帝,闲聊中对他的皇后说:“你已三十多岁了,年长色衰,
该换皇后之位了。”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皇后听后却非常恼怒,结果乘这位皇帝酒醉杀了
他。这个教训留给后人的思索,是深长的。言所以传心,言者无心而听者往往有意。尤其在
人们酒醉、激怒、处于逆境时,更应“三缄其口”,少言为佳。

    “明者慎言,故无失言;暗者轻言,自致害灭。”说“慎言”并不等于“口可以饮,不
可以言”,而是提醒人们,对物情事理识之浮浅,知之不周则不要妄言;对上对下了解不够,
洞察未明不可轻言。所谓“对官长而言清,则不清者见怒;对朋友言直,则不直者见憎。”
于急躁、愤懑、无聊时不可戏言。所谓防口如防川,说明人们对妄言、轻言、戏言有畏惧、
嫌恶之心。相反,倘若察明物理、思虑全周、交厚识深,则应该进善言,发善声,以资人进
步,全人事成。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