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永彬 原著
      马民书 述论

目 录

 
     
 





 
 

 

 
     
  055读书乐与为善名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
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述论]
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把读书看作是一件心灵的活动,是雅事乐
事。会读书的人,能从书中得到乐趣;不会读书的人,则视读书为压力、痛苦,自然得不到
乐趣了。那么如何看待读书呢?

    读书有两种情况,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比如学生因为
上课,教员因为讲课,记者要写稿子,不读书,就完成不了工作,所以非读书不可。尽管也
有那不可意之处。

    所谓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视读书为乐趣、消闲,
为满足内心的需要,为充实自己的生活。嗜好的读书,是至乐之事。杜威说,“读书是一种
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佛兰西也说过,读书是“魂灵的壮游”,随时可以发现
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所以,这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事情。由此可见,
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古往今来,凡读书成名者,只有乐,没有苦。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位才女
诗人李清照及其丈夫赵明诚了。他们夫妇典当衣服,买回来碑文与水果。到家后,夫妻相对
展玩咀嚼,一面削水果,一面赏碑贴;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经籍。这是如何的清雅,如
何得了读书的真味。

    这种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这种人,视书如
命,如孙中山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
生活。”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手不释卷;不论在车站、马路、厕所、图书馆、理发室,都要
看书,正是古人所谓的“书淫”之人。所以,要由读书得到快乐,不妨将读书当作一件适性
的事,才是读书的真正乐趣。就算读一辈子书,还是以读书为乐,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像古代的秀才,今天的学生、学者,有如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或为考得学位,或
为评职称当领导,或为写文章取稿费,或为做生意混口饭。这些皆非读书之本旨,是无法从
书中得到真正的乐趣,这可真是不幸之事。

    当然,在术学时代,正是打根底的重要时期,学生万不可过分追求趣味,而应全面学好
各门课程。要知道,学校制定的合理的课程表,犹如一个营养均衡的食谱,里面各个项目都
是有益而必需的,不可偏废。至于读书的乐趣,当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地发掘,一步
一步地发现新天地,得到其中的趣味。

    人性本善。任何一个人包括再坏的人,一生中免不了有善念,行善事。其中,有的为善
不邀名,有的却追名逐利。如果行善是为了追求名利,那这种善行也不会长久。因为一旦达
到出名的目的,其善行也就结束了,这就太可惜了。因为他心中可贵的善念,早已变成了庸
俗的名利心了。

    当今社会“为善不欲人知”者日渐增多,得到社会的普遍嘉许。总有那么多“无名氏”,
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爱心。一张张汇款单、一件件衣物,一封封书信,使多少人得到了温
暖、幸福,甚至获得了新生!那份基于同情的心思,令人感动。他们的善行,绝不是图取功
名利禄,而只是把心中人类所固有的那个善念扩充为善行,使其福泽于人。助人便成为一件
乐事了。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