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永彬 原著
      马民书 述论

目 录

 
     
 





 
 

 

 
     
  002交游与读书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

  [述论]
人生的乐趣,莫过于与朋友交往共游;人生的明智,莫过于对圣贤言语的体味领悟。然而,

怎样与朋友交游才能受益有立?怎样才算真正体味和领悟圣贤言语的妙道真经呢?这却是一个

值得深思的话题。

  “人”字的结构,看上去就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支撑。没有人际的交往,就没有人类的共同

生活;没有了朋友之间的交游,也就没有了人生的乐趣。“世界像个小家庭”,现实生活中,

人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然而,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中,总是既诱之有乐,又扰之有惑。说诱之有乐,是因为善于交

友,取友之长,戒友之短,才能增进友谊,获得智慧,生发动力,不断前进,从而体验到人

生乐观向上的志趣。说扰之以惑,是因为不善交友,是非不辩,曲直一径,扑朔迷离,沆瀣

一气,最终酿成苦果,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古人云:“结交需择善,非识莫与心。”明代学者苏浚曾把朋友分为四类:一类是“道义

相砥,过失相畏”的畏友;一类是“缓急可共,生死可托” 的密友;一类是“甘苦如饴,

游戏正道”的昵友;一类是“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由此可见,“畏友”可敬可畏,

“密友”可亲可信,而“昵友”则需避,“贼友”则需防。

  即使是“畏友”、“密友”,也有其所长所短。与之交往,也不能一味游闲玩乐;而应在

言行举止中,观其优长而取之,察其所短而戒之,以使自己在效优中升华,在戒短中扬长。

先圣先贤是不见面的最亲善的朋友,是谆教无声的师长。然而,对于先贤们的言语教诲,如

果只是口诵心唯,而不付诸实践,那只能是空对良言、愧对圣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

    魏源所著的《古微堂集·默觚》里有这样一段话:“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

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沽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这里就指明了学以致用,以行为本的道理,正如墨子所说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事

实正是这样的,死读书不如不读书。一个死啃书本而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绝缘的人,即使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毫无用处。“口能言黑白,目不辨青黄”的书呆子,仅

能有一点不足道的谈资,而不可能有什么谋事成就的本领。

  清代学者颜元说得好:“譬之学琴乎?故曰以讲读为求道之功,相隔千里也。”这又说明,

脱离实践的读书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只有既注意在实践中深化知识,使之成为充满活

力、随时可取的潜在智能,并注意根据实践的需要和现实的变化而灵活运用知识,才能真正

掌握知识,把知识转化为力量。因此,读圣贤书,功夫在书外;明圣贤理,妙道在知行。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