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吕坤 原著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  
 
  259 吾心与觉悟

    悟者,吾心也。能见吾心,便是真悟。

        [述论]
    觉悟的悟字从吾从心,就是我的心。能够见到我的心,那才是真正的觉悟。
    悟是我的心,我有了心,或者是心中意识到了我,都是悟。悟的本字是寤,就
是睡在床上的我,或者我睡在床上,有了这种感觉就是寤,也就是醒。睡在床上却
没有了我的意识,就是寐,是昧,睡着了。

    睡着了,意识休眠,由不得自己,糊里糊涂,仿佛被蒙在鼓里,罩在暗中,因
而称做蒙昧。昧字从日从未,日头没有了,还未升出来,就是昧。于是,由睡着到
心里糊涂,梦寐就变成了昏昧。愚昧的人上当受骗,至死不悟,就是因为心里不明,
昏睡未醒。醒来时,意识活动,凡事有了主张,明里明白,大天白日之下,条理清
楚,故此称为醒悟。

    悟字是我有了心思,这真是精辟之论。直到多少多少年之后,西方的笛卡尔才
发明了所谓惊天动地的命题:“我思故我在!”我因为思考,因为有了心思,所以
我才是存在生活着的。由此可见,存在的前提就是我有了心思,这就是悟。

    悟是人类的权利,是对人类自身的价值体认。因此,只有觉悟了才能称其为人。
昏昏噩噩,不识自心,不知自己为何物,不能主宰自己的人,就没有觉悟。没有觉
悟,也就枉为人身了。人有一半时间睡觉,有一半的时间觉悟,这是自然的规律。

    古人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悟昧分明,便无烦恼忧愁。违背了这
个传统,该昧不昧,该悟不悟;该作不作,该息不息,就要招致灾祸。为了使社会
正常运作,便有了固定职业的学者、哲人、导师等。成为了先知先觉,以便先知知
后知,先觉觉后觉,使梦寐者得以觉悟,于是有了启蒙的概念。

    中国宗教佛、道、儒,万门千宗,无一不强调悟性圆觉。悟性人人本有,关键
在于开发。宗教之目的在于摆脱烦恼,而烦恼则人人所本有。所以,宗教之悟便是
要剥离开人类的欲望烦恼,从而导致自我超常人格的存在。到了禅宗手里,更强调
人的本来佛性,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佛性也就是人的本性,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不是那些被污染装扮起来的假面
目。去掉了假面目,便能够看得见自己的真正面目,这一过程就是觉悟。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觉悟的道路──悟空成佛。空就
是四大皆空,本来空相,等到一切皆空的时候,也就见到了自己的本来心性,那就
是吾心空。使吾心成为空灵的过程,就是觉悟。也只有真正见到了本来心性,才是
真正的觉悟!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