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ry  
 




网页:静远
 
 



吉平平
黄晓静
编 著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册)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大32 开, 上册1979年10月新一版,339页,234千字,定价1.10元;中册1981年11月出版,456 页,314千字,定价1.40元;下册1985年7月出版,718页,508千字,定价3.75元。辽宁大学中文系藏I206.092/1037。
    本书上册原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8月出版初版,由刘大杰同志主编, 参加编写的有刘大杰、王运熙、李庆甲同志。全书未写完,刘大杰同志因病逝世。1979年10月上册再版时仅在个别地方作了修改。参加本书中册编写工作的除病故的刘大杰同志外,还有王运熙、顾易生、袁震宇、黄霖南志。本书下册由王运熙、顾易生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除主编外,还有袁震宇、黄霖等同志,李庆甲同志参加了个别章节的编写,杨明同志也参加了部分工作。
    本书上起先秦,下迄"五四"以前,共分七编,三十章,一百零六节。第一、二、三编为一册,第四、五编为中册,第六、七编为下册。本书力图遵循马列主义观点,比较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文论家的成就及贡献。介绍了古代、近代文学理论的渊源流变,在研究古代文论时,既联系社会背景、哲学政治思潮、文艺创作实践,也注重文学思想的内容发展规律。对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理论家和著作,从刘勰和《文心雕龙》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评价,提出不少独到的新见解;尤其是对戏曲、小说理论批评史的系统整理,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初步清理出自宋元以来古典曲论衍变的轨迹和轮廓,勾勒出古代小说理论发展的历史概貌,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
    本书立论明达,材料翔实,每编起首有绪论,每章开头有起讲,条分缕析,脉络清楚,提纲挈领,轻重得宜,文词流畅。同时,注意吸收近年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许多新鲜经验,分析问题富于科学性、针对性,事理说得较透彻,反映了解放后教育改革积极成果。在同类书中是较为谨严的一部。已由国家教委明令颁布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并颁发优秀著作奖。
    目次:
    再版说明。第一编 先秦两汉:绪论(以下各编相同略),一、先秦的文学批评,二、汉代的文学批评。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一、魏晋的文学批评,二、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三、刘勰的《文心雕龙》,四、钟嵘《诗品》。
    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文学批评:一、隋和唐代前期的文学批评,二、唐代中期的诗论,三、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四、唐代晚期和五代的文学批评。
    第四编
    宋元:一、北宋的诗文批评,二、南宋的诗文批评,三、宋代词论,四、金元的文学批评。
    第五编
    明代:一、明代的诗文批评,二、明代的戏曲批评,三、明代的小说批评。
    第六编
    清代前中期:一、清初思想家的文学观,二、清代前中期文论,三、清代前中期诗论,四、清代前中期词论,五、清代前中期戏曲批评,六、清代前中期小说批评。
    第七编
    近代:一、近代的诗文批评和词论,二、近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演变,三、近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联合主办 Copyright©2000

hyc@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