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社科新书淘宝:龙蛇之交社科新书大扫描

问题意识凸显现实关切

    与电影相伴随,中华书局的《1942:饥饿中国》记录时隔70年后,《河南商报》7名记者历时半年,行走3000里,访问灾荒亲历者,力图复原那一段被掩埋的历史。央视记者、主持人柴静新书《看见》(广西师大社)中记录了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等新世纪头十年的重大事件。《乡愁里的中国》从“乡土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化中国”“域外中国”等层面,讲述了一个政经记者眼中的“真实中国”。

    《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商务印书馆)收录近一百年见诸国内书刊报端文章的精粹。浙大社《文化与中国转型》汇集了袁伟时近年来对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影响的文章与访谈。中国之路为什么能够成功?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程天权在《中国之路》中回答了这些问题。社科文献社《中国趋势——体制突破的另一种可能》 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近年发生的重庆唱红、乌坎事件、食品安全、幸福感、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拆迁事件等现象进行了分析。

    世图公司的《怅望山河》,还原那些被隐瞒或忽略的重要真实,试图唤醒人们的科学觉醒。《舌尖上的毒》(人大社)以纪实的方式激发人们对食品安全危机的思考。

    《观念的水位》(浙大社)延续了刘瑜一贯的平民式幽默和学者式尖锐,包括时评、书评、影评等。寇延丁推出《行动改变生存:改变我们生活的民间力量》,记述了几个一线NGO组织的成长历程和酸甜苦辣。社科文献社《生态保育的民主试验——阿拉善行笔记》展示了理念的差异,描述了生态治理中的困境和各种争议。苏大社《当代中国农民的教育与自身发展》从中国农民的教育出发,将视野扩及全球。

    《城市的精神》(重庆社)中,两位学者考察了世界九大城市,论述城市精神如何体现。《人类的出路》告诉我们,在全球性危机解决方案之中,蕴藏着解决更大型危机的种子。

    法律社《迷账风云:台湾贪腐事件内幕》披露台湾政坛内幕,也介绍了李登辉、陈水扁及马英九之间的恩怨情仇。在《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北大社)中,美国最高法院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退休大法官首度全体接受访谈,探讨司法公正。同类新书还有译林社的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最高法院研究力作《美国最高法院》,该书介绍了最高法院运作内幕,并且与他国法院进行对比。关军的《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讨论了生命、教育、伦理、环境等问题。

    对宏观问题进行解读的有世知社《国际热点面对面》和中国社科社“中外热点论争丛书”,涉及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问题上的热点理论与现实问题。此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侃如新推出《重塑历史:贝拉克·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和《应对中国的挑战——如何与中国合作共赢》。《倒退的年代:跟着大师艾柯看世界》(漓江社)对“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重大问题进行剖析,解读“新战争”、极端主义、新保守主义的崛起。

    北师大社独家推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体现了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老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

文史国学:名家专著各领风骚

    国学类中,除了常规的单本外,几部大部头的学术经典值得重视。华东师大社的“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10种)在1998年三联版基础上,经过主编朱维铮多年修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继第一辑之后,华中师大社2012年底出版了由《国学必读》、《江苏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集部论稿初编》、《韩愈志 韩愈文读》、《文范四种》5部著作组成的《钱基博集》第二辑,约计200万字,均为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一生治学的重要著述,也是民国学术史上的精品力作。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的国学宗师梁漱溟文稿手迹由世纪文景首次集结面世,种类涵括专著、自传、日记、书信、口述、手迹等。上海古籍社的《恬致堂集》四十卷,收录了李日华简牍铭赞题跋等散文二百余篇、诗作一千一百余首以及若干科场文字、杂记。

    美国中国研究专家邓尔麟在撰写《嘉定忠臣:十七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中央编译社)过程中,运用中、日、英、德等多个语种的研究资料,解读明末清初文人儒士在清军入关后做出抵抗抉择的深层次原因,揭示了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真相。华中师大社《苏州商会档案丛编》为商会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已出版的六辑12册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外交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同类著作还有社科文献社的《中国商会通史》,作者马敏、朱英等均为治商会史的知名学者。此外,该社“中国近代史新编”为两岸学者首次合作共同编写。

    南大社为南京艺术学院校庆100周年推出的系列图书《南京艺术学院校史研究丛刊》,和上海中西书局《上海美专档案史料丛编》可对照阅读,南艺前身是由艺术大师刘海粟创办于1912年的上海美专,而《上海美专档案史料丛编》则撷取自上海美专500多卷真实档案,展现了该校筚路蓝缕的开创过程,以及推动现代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北大图书馆历来重视古文献的收集,这本《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即收录了1996—2012年期间该馆新藏金石拓片中的精品272种。

    1959年就曾以全8册的形式出版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最近由山西人民社出版。作者陶菊隐是民国时期与天津大公报张季鸾齐名的大记者,是民国历史的亲历者与目击者。《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广西师大社)和《中国旅行记(1816-1817年)》(上海古籍社)展示的是西方人眼中的晚清中国。前者曾入选世界摄影史100部最重要的画册,后者是英国阿美士德访华使团医官于1816-1817年间在中国的旅行纪实,为读者展现了一幅19世纪初叶的中国社会图景。

    学者雷颐在新作《逃向苍天》中,从点滴细节对各色人物命运做了探究分析。浙江人民社《我们曾历经沧桑》以五人口述实录形式,展现了过去一百年中国人挣扎与奋斗的历史。台湾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首部随笔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中,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田野考察与学术探索的心得。 

    西方历史方面,《世界历史的秘密:关于历史艺术与历史科学的著作选》(复旦社)选录了最能全面体现兰克史学思想与见解的论著。《罗马帝国的崛起》,是古代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流传下来的唯一著作。此外,河北教育社《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系1949年以后第一次整理出版,所收四种代表当时中国社会工作学界最高水平的作品。

艺术人文:雅俗之间见情怀

    艺术人文类图书因处于学术的艰深与大众读物的通俗之间,更兼文本背后的生命关怀,历来拥有大量读者。北大社《GO,GO,小萨》记录了作者和流浪狗小萨奔跑2000公里,坚强登上拉萨5座海拔4000米山峰的感人经历。《微观西藏》(商务)用“微博体”记录下他们内心深处的西藏印象。

    香港的流行音乐是香港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夜话港乐》中,讲述了港乐之所以能在华语乐坛独树一帜的灵魂所在。电影方面,复旦社新出的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胡伟立自传《一起走过的日子》,不但充满影迷、乐迷深感兴趣的影坛逸闻轶事,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翻滚吧,台湾电影》(译林社)带领读者近身理解台湾电影的一群灵魂人物:侯孝贤、魏德圣、林育贤、吴念真、九把刀……,见证台湾电影20年。

    中华书局《道家的人文精神》汇集了学者陈鼓应十一篇文章,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此外,海豚社近期推出了董桥《一纸平安》《小品卷一》《小品卷二》《立春前后》等系列。浙大社六合丛书最近推出了《读书纪闻》《洛城论学集》《文中象外》等几本,作者均为国内知名的青年文史学者。用现代语言和生活故事,将唐诗宋词的精髓进行精彩诠释的是商务的“慢读书系”,包括《慢读唐诗:爱上源自生活的美丽》、《慢读宋词:珍爱源自生活的深情》和《慢享:古典诗词的节日滋味》3本。相关图书还有南师大社《词坛大师——唐圭璋》,讲述了唐圭璋从一个书香门第呱呱坠地的男婴到名声响彻词坛的一代耆硕的传奇人生。 

    华夏社《莫言研究》以评论集的形式,整理出对莫言文学创作研究的最高端学术成果,是至今所见的第一部。海豚社《出版忆往》由陈昕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忆旧文章结集而成。以一个出版人的心路成长历程为线索,追忆老一辈出版人对出版事业的奉献和职业精神。

    在茨维塔耶娃120周年诞辰之年,广西师大社推出了“茨维塔耶娃作品系列”,其中《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立体呈现了茨娃两极化的性格,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等。《戈尔巴乔夫回忆录》(译林社)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位政治家兼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生平的最私人、最亲密的回顾,书中对这位政治家的爱情经历着墨颇多。同时,该社的《个人印象》,记录了以赛亚·伯林对丘吉尔、罗斯福、魏茨曼、爱因斯坦、伍尔夫等21位知识界和政治界的著名人物的个人印象,也讲述了他个人人格的三条主线。

    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的王鼎钧最近在三联推出了《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由陈夏红依据对法学家江平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等的采访及其他文献资料写成。社科文献社《为中国着迷:一位汉学家的自传》讲述了当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傅吾康的一生。

    换一个角度看历史,透视1840—1999年中国美术及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大社)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这一独特的视角反观整个美术界、艺术界乃至中国社会历史的转型和发展。此外,该社《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是对“翰墨荟萃”展的导览读物。

    艺术类中,世图公司的《章服之实:从沈从文先生晚年说起》从沈从文晚年口述其开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说起,讲述王孑子、王亚蓉伴随沈从文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历。商务《二百年红伶传奇》丛书10本,以富有传奇色彩的纪实故事,兼涉及昆曲、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沪剧诸多地方戏曲,塑造了二百年中国戏曲红伶的群像。

大众读物,亦轻亦重

    大众类中,近现代历史及人物相关的图书依然最受读者关注。山西人民社《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和《蒋介石与国共和战(1945—1949)》,前者从精神层面梳理了蒋氏的思想资源,后者就国共和谈问题对蒋介石的态度进行了探讨。《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人大社)所记主要是宋美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活动、工作和生活情景。由史学家唐德刚整理,以张学良自述为主体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辅以唐德刚论张学良的数万文字,弥补了以往类似图书的错谬与不足。社科文献社《中共密战纪实录(1927-1955)》是作者依据解密资料和经历人物的回忆整理而成,史料翔实,更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万隆会议时期的重要密战经历。世知社《刺客:民国刺杀大案》盘点了民国期间所有刺杀日酋和大汉奸的重大历史事件。《往事如风——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人和事》(商务)则将视野延伸到从中世纪到二战时期的史诗式战役。

    披露美国一流高校招生中长期存在的潜规则,揭示美国大学招生办公室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商务引进的这本《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曾是畅销书。另一本与美国有关的是《移民之道》,提供了移民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漓江社《读书很好》评述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香港社会的点点滴滴。此外,刘心武评点《金瓶梅》也是该社新出图书。复旦社最近推出了《武侠大宗师:张彻》,通过访问张彻生前弟子、好友,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武侠片大宗师形象。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二十位人性见证者》,以亲切活泼的方式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20位20世纪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央视《感动中国》节目如何诞生,历年感动人物如何选出,每年评选有何内幕……《感动的力量》(长江文艺社)首次解读这一节目的台前幕后。社科文献社《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从不同维度对当下中国人的“幸福感”进行细致的分析。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化。世知社首批推出的《解说中国》系列丛书,为中外读者提供一个对当代中国比较全面的描述。中国社科社“中外文化心理比较三书”《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人文化心理偏失》、《和山姆大叔对话——中美文化心理比较》和《解读大和魂:“缺德”的日本人》立足于全球化的立场,比较各民族的文化观念。

西学:经典成为主流

    西学著作中,日裔学者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广西师大社)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机构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卷。20世纪思想巨匠卡尔·波兰尼在其代表作《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中,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

    为纪念卢梭诞辰三百周年,中国学者刘小枫在《设计共和》(华夏社)中对施特劳斯《论卢梭的意图》一文逐段绎读,以此学习当代解经大家解读经典文本的经验。此外,该社“西方思想家评传系列”此次新出了《弗洛伊德》、《莱布尼茨》和《洛克》三本。邓晓芒是国内研究康德著作的权威,他以《纯粹理性批判》导读为名的新书最近在商务出版。人大社这几年出版了多部阿马蒂亚·森的著作,最近推出的有《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几本。华东师大社15卷《杜威全集·中期著作》收集了杜威在该时期除通信之外的所有作品。

    在《公众舆沦》的姊妹篇《幻影公众》(复旦社)中,李普曼认为,传统民主理论所塑造的神圣的公众形象无异于幻影。浙大社《启蒙及其限制》就启蒙运动的源起、背景及当时的社会影响,为我们展开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基本样貌。

    由吴晓明、俞吾金、杨耕等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8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哲学研究最基本重大的理论课题进行全面探索。与此对应的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社),梳理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梳理西方政治文化三大谱系的是社科文献社的《政治文化的谱系》。《当代西方国际思潮》(世知社)全面概述研究了二战、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当代西方主要国际思潮的产生、社会现实背景和意义。

    华东师大社的《身体的历史》三卷本是集体合作的产物,其作者包括法国研究医学史、艺术史、社会史、体育史、人类学、哲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

    俞可平主编的《幸福与尊严: 一种关于未来的设计》,内容由中外十多名知名政治哲学家,就幸福、公正、自由、尊严等基本政治价值进行的一场跨国界、跨政治、跨文化的对话集合而成。

    此外,世纪文景经典丛书“贺麟全集”也将推出《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马克思博士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黑格尔 黑格尔学述》。其中,作为贺麟重要译著收入“全集”的《黑格尔》及《黑格尔学述》均为建国后首度整理出版。(本报记者 陈菁霞)

推荐书目

    《自我认识》,[美]布瑞·格特勒著,徐竹译,华夏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36.00元

    《江苏学风·近百年湖南学风》,钱基博著,华中师大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35.00元 

    《黑格尔 黑格尔学述》,[英]开尔德,[美]鲁一士著,贺麟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45.00元

    《中国之路》,程天权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58.00元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68.00元

    《幻影公众》,[美]沃尔特·李普曼著,林牧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25.00元

    《论美国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周莽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第一版,65.00 元

    《幸福与尊严: 一种关于未来的设计》,俞可平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45.00元

    《感动的力量》,刘凯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35.00元

    《启蒙的精神》,[法] 茨维坦·托多罗夫著,马利红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28.00元

    《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当代中国民族问题》,马戎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79.00元

    《中国模式之争》,李建国著,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25.00元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美] 布莱恩·拉姆 苏珊·斯温 马克·法卡斯 吉姆·佩特罗编,何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58.00元

    《我们曾历经沧桑》,刑小群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35.80元

    《梁启超传》,解玺璋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72.80元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