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图书馆不能一建了之

    自助图书馆自2008年在深圳兴起后,目前已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北京、上海、西安、合肥、郑州、昆明、珠海等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自助图书馆为市民服务。自助图书馆就像ATM机一样,能够为读者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它与传统图书馆有着明显区别。它是通过机器化操作运行,地点一般设置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方便人们出行和接触的地段,例如社区、广场等,为读者提供便利。读者不必亲临图书馆,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街边的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就能借书、还书、办理借书证,享受图书馆的预借送书服务。自助图书馆的出现,切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和现代人读书的需求,其引领读书新风尚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

    客观来看,自助图书馆的建设,是科技助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自助图书馆在获得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难免会遭遇一些困难。自助图书馆建起来可能并不是多大的难事,难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比如,一些城市的自助图书馆图书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兴趣。久而久之,便受到冷遇。而有的自助图书馆建起来后,很少有人知道,发挥不出多大作用。在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现象,是需要重视并加以克服的。

    笔者以为,自助图书馆不能一建了之。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在贴近读者、方便读书、强化服务上下功夫。自助图书馆的建设和地点选择,应该发动广大市民献计献策,得到社会力量和基层单位的大力配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民众了解掌握自助图书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还要注重图书种类的搭配,哲学、自然科学、文学、科技、教育、经济、军事、历史等各类型图书,都应尽量涵盖。图书的更新方面,也要安排得科学合理。还应考虑提供免费wifi服务,让市民免费浏览和下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自助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我们乐见南海更多自助图书馆的出现。利用自助图书馆开展各种倡导阅读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这样的目标方向,应该坚定走下去。

  

Comments are closed.